http://www.jpjy.net/picture/20069281841668.jpg
伴随居住外移,郊区住所越来越大众化,尤其一些大盘孤悬城市边缘,无法共享主城区的“综合购买”功能——商品、饮食、娱乐、运动休闲、文化设施等综合消费环境。百姓居家过日子不是仅仅为了居住,房产企业开发楼盘尤其是大盘,更不能只会开发“住宅”,而应会开发“生活区”。
无论南北,无论大小,目前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一般还都只具有“住宅”的生产能力,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区”的开发者。显然,一个家庭的日常过日子,不是仅仅有居住就可以了,事实上,日常所需的购物、饮食、娱乐、运动休闲、文化活动等需求,才是真正生活的主流部分,可是,目前的开发商似乎从来只把重点放在住宅的思考上,并没有努力提高综合购买功能的研究策划能力。
甚至百万平方米的大盘,开发商也没有像对待住宅那样,运用足够的心思,不少开发商甚至是在商业空间建好之后,才找专业人士“取名字”“找概念”、策划招商策略等,即使到这时,开发商还是不会重视业态设置和未来经营(似乎未来商家经营好坏与他无关)的研究策划,一心只想着“招商策略”。
大盘,一般孤悬城市边缘、无法共享主城区的“综合购买”功能——商品、饮食、娱乐、运动休闲、文化设施等综合消费环境,因此,开发商不重视综合商业配套的做法,曾经导致广州番禺的新房主们“无法正常生活”,出现大批“返城”现象,如奥林匹克花园等大盘,非常缺乏现代家庭的现代生活方式所要求的综合购买环境。
目前,许多住宅区存在的综合购买功能不足问题,可归纳如下:首先,商业综合配套业态缺乏、数量不足、购买选择性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社区商业配置不是根据小区内外的消费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来设计空间规模、评估业态种类、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不是根据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成本和习惯来确定商业的建设装修档次和未来的商品及服务档次;不是根据区内居家、日常购买的特点,采用比较自由、灵活的经营方式,实现居家消费的随意性和方便性。因此,现在的小区商业配套,或许功能不全,或许数量不足,无法实现现代家庭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
其次,建设五星级的会所和高档次商业,不符合日常消费特点。无论装修,还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只强调高档,不注重家庭日常购买特点,餐厅为豪华高档,商店也多是专卖店,而缺少大卖场、露天餐饮、广场电影等,不太符合家庭的“日常购买成本”和“日常生活习惯”。
其三,商业空间安排不集中,购物饮食娱乐等,通常会分散处于不同区位,如会所、商街等,没有实行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经营一体化安排,难聚人气,难以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因此,现在的多数住宅小区,无法成为居民舒适方便的生活区。
万科在深圳的四季花城,住宅建设很成功,曾作为住宅产品代表参加德国包豪斯国际建筑展览,作为住宅,四季花城确实不错:围合式组团规划、单体建筑的欧式风格、包括地砖造型和色彩的精心选择,效果都很理想。可是,这个两万白领,包括周边消费人口不下四五万人的住区,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区。几乎没有餐饮功能,没有娱乐休闲功能,商业设计成门店式,过于刻板、堂皇,无论是商业的类别,还是商业和服务的数量,都无法满足现代家庭和年轻白领的日常生活所需、日常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成本。无法实现居家消费的自由。
在北京,朝阳北路上的一些大盘,有的住宅建设也堪称全国典范了,但是,会所建成了五星级,商业和服务功能似乎不是开发商的事,那么,高层次的住户生活品质可能就只能高处不胜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