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金融街酒店之惑

(2006-09-15 08:41:43)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杨帆 《楼市》70期
 

http://www.jpjy.net/picture/200691414314223.gif    仲量联行酒店集团近日发布的《大中华区酒店市场摘要》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和10月正是酒店业入住率反弹上升的时期。金融街颇具盛名的利兹—卡尔顿酒店(Riz-Carton)就选在了今年10月份开门营业。然而,就在酒店匮乏的金融街,仅有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金融街洲际酒店(INTER CONTINENTAL)并未因稀缺而火爆。北京金融街利兹—卡尔顿酒店(Riz-Carton)将开门迎客;而喜达屋(Starwood)旗下的金融街威斯汀酒店(Westin)年底也将揭开面纱。金融街到底缺不缺酒店,三大酒店前景如何尚存疑虑。

规划先天不足
老洪是国家开发银行一家省级分行的营业部经理,经常会到总部来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他很庆幸总部没有设在金融街,而放在了阜成门外大街的华联附近,对面就是四星级的京滨饭店。老洪每次来都住在京滨饭店,然后穿过一条马路去总部开会。
然而,这在金融街是一种奢望。商务氛围匮乏,酒店资源稀缺的金融街,入住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前去拜会中央金融监管机构的外资银行家们。
邹先生是老洪的朋友,他和老洪一样是一家省级分行的营业部经理,不过不同的是他的银行总部设在了金融街。所以隔三差五地去金融街成了邹先生颇为头疼的问题。
“我还好说,经常到老洪落脚的京滨饭店住就可以了。”邹先生向记者抱怨,“我们的那些大客户大都‘被迫’到CBD的豪华酒店入住了。”
这样的事情在金融街几乎是司空见惯的。邹先生最头疼的还不只是住宿问题。“吃饭也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车开进开出的也很不方便”,他深知在金融街吃住的“痛苦”。
像邹先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伟业顾问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入驻北京金融街的企业已达1200多家,但是,区域内的高档商业设施一直比较缺乏,金融街周边的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对高档商业设施有着强劲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商务氛围缺乏是现在金融街成为金融中心的最大障碍,缺乏酒店是其目前尤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高力国际写字楼专家马利东表示。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王东指出,金融街之所以缺少酒店是由于最初的规划所致。“当初规划金融街的时候只是规划了金融机构和一些相关机构的写字楼,并没有把酒店等商务配套考虑进去。”王东说。

孤芳难引蝶?
按照常理推断,缺乏酒店的金融街一旦有酒店开门营业势必人满为患,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历经4年筹建,于去年9月正式营业。但是目前“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金融街洲际酒店的入住率高的时候也总是徘徊在60%左右,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酒店的地址,在酒店门口“拉活”的出租车也比较少。
某资深商业地产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很正常,好比一家服装店与服装一条街的人流集聚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就是一种规模效应。毋庸置疑,在CBD住酒店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另外,马利东分析认为,其实金融街不是没有客流,而是他们仍旧习惯性地到东三环的CBD落脚,商务氛围缺乏成为制约金融街酒店业发展的桎梏。
“原因很简单,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其他的商务配套也不完善,我们只好入住CBD。”林国强是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经常到金融街办事却每次都住在CBD。
从国际经验看,作为一个集中的办公区,商业配套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越是国际知名的金融区,越需要高品质的商业配套与良好的服务设施。综合来看,这些金融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金融巨头公司云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社会之外,其购物、交通、绿化、住宿、环保、通信等服务也是一流的。而在北京作为与中关村和CBD三足鼎立的金融街,不仅在发展上远落后于其他两个区,而且尚未形成真正的“泛金融街”商圈概念。
缺乏“商务味”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上文所述,在最初的建设中,金融街存在着规划单一性及统一性不高的问题。北京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杨说,“金融街最早是从南部的C区开始建设,由于规划不足,商务及住宅配套不充分,下班后,C区一度面临‘空城’的尴尬。”。
戴德梁行写字楼高级经理张大明也认为,“一直以来,金融街区域的写字楼在出售层面没有太大竞争压力,很多物业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已经为其物色好了买家,因此从某种层面讲,写字楼市场化并不充分,行政氛围较浓。”单一办公区开发模式严重制约了金融街的发展步伐。
不过,对于酒店等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的问题,金融街已找到了解决方案,即启动中心区(核心区)建设。据了解,中心区预计2007年建设完成,其成功面市将标志着金融街的基本建成。
中心区的核心是一个3万平方米的绿地中央公园,四周分别是两座五星级酒店——利兹—卡尔顿酒店和威斯汀酒店,高档购物中心四季商城,特色餐饮酒吧街金树街,还有专为金融家打造的高档服务式公寓、健身俱乐部、金融家公寓,以及百万平方米的5A级高档写字楼和国际会议中心。
除此之外,交通问题亦在考验金融街酒店。某基金公司职业经理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北京最要命的就是交通,尤其是外地来金融街办业务的人士,害怕北京没完没了的堵车延误航班。从机场到金融街远不如到CBD方便,所以,往往倾向于住在CBD。

三个和尚有水吃?
http://www.jpjy.net/picture/20069141432019.gif去年9月28日,洲际酒店集团旗下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率先开业,成为金融街地区首家开业的奢华酒店;今年10月份,隶属于万豪酒店集团的顶级酒店——北京金融街利兹—卡尔顿酒店将开门迎客;而喜达屋旗下的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年底也将揭开面纱。
对于洲际酒店来说,两个同行的到来一方面共同提升金融街酒店的人气,并逐步形成客户能对酒店有所选择的局面,但同时三者之间也将形成不可避免的竞争。
据了解,金融街洲际酒店拥有332间超大空间客房及套房,酒店提供24小时运营的商务中心、健身中心、SPA及室内游泳池,还有适于举办高端社交活动及商务会议的宴会厅及独立会议室。
与之相邻的威斯汀酒店拥有464间各类豪华标准客房、套房、总统套房和253间服务公寓,此外还有多功能厅、 中餐厅、西餐厅、酒吧、健身中心等现代化服务设施。
一位酒店专业人士表示,鉴于整个金融街区域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公寓等配套设施匮乏的情况,三家国际顶级酒店品牌的入驻也将使之有明显改观。这位业内人士估计,未来洲际酒店、利兹—卡尔顿和威斯汀将给来金融街的富豪和官员们提供超过一千套的豪华客房。
更多的竞争者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作为金融街第一个吃螃蟹者,洲际酒店现在最大的工作就是培育市场。利兹、威斯汀同档次酒店即将成为洲际酒店的街坊,3家高端的国际顶级酒店势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竞争难以避免。
不过,针对这一情形,作为金融街洲际酒店的投资方,首创集团总裁唐军则认为,只有形成行业气候才能让顾客有所选择,才能聚集更多的商务客人,形成一个有积聚效应的配套服务区,整个地段才会升值。
对此,自1994年便开始效力北京酒店业的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地区市场销售总监翁诗顺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比如有一个大型的国际金融会议,需要大约800间客房,主办方可以选择在中国香港举行,也可以选择在日本东京举行。虽然他们想在北京的金融街召开,可金融街地区现在的酒店能提供的客房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如果3家酒店都开业了,完全可以打包销售,接待这样的会议就能得心应手了。”
在8月底举行的《大中华区酒店市场摘要》发布会上,仲量联行酒店集团副总裁张美心表示,金融街在2008年之前并没有规划新的酒店。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三家酒店已经足以支撑金融街的客源需求了。此外,随着金融街的发展,交通条件和商务配套等方面的改善,将会提升金融街整体的商务氛围。
“对金融街酒店来说,更重要的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需求增长。”张美心指出,按照之前对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承诺,中国必须进一步开放保险、证券和银行等行业市场,这些行业的放开就会为金融街酒店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届时酒店需求和房价水平都会相应增长。
看来客源的问题能够解决了。三个和尚今后有水吃还是没水吃,就要看他们各自的能耐和彼此之间的合作了。

链接:金融街发展历程
金融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起复兴门内大街,北达阜成门内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600米,规划用地103公顷,这里是中国金融业的发源地之一。从元代起,被设为“金城坊”,元、明之际及清代初期这里遍布银号、金坊,是繁华的商业区和金融中心。
到了近代,1905年,中国第一家银行——户部银行就诞生于西交民巷。民国元年,设在这里的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地区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所在地。
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30多家金融机构和650余家国内外企业在此落户,其中包括9家全国性银行的总部;80家中央直属企业、19家上市公司和大型证券机构及外资银行。截至目前,已经入驻金融街的知名机构和企业有580多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