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pjy.net/picture/200671414433615.jpg
领汇成功上市之后遭遇股价下跌的隐忧尚未淡去,冠君等多只REITs的萧条又使人平添新愁……
不唯如此,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香港地产大鳄新鸿基、恒基地产、九龙仓集团、富豪酒店以及内地诸多地产巨擎上市计划纷纷搁浅。种种表象背后暗藏的深因是什么?去年风靡全国的REITs,缘何在今年遭受冷遇?
政策支持乏力 自身瓶颈难破
“目前国内政策支持乏力,是REITs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之一。并且,限制非中国居民在华购房政策即将出台的压力,亦使未来REITs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某知名投行资深经理人表示。
不过,政府方面已经在行动。近日,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对《楼市》记者表示:“目前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由于内部意见不统一,所以,暂时不便透露。相关政策或将于本月月底之前逐渐明朗。”
目前的事实证明,国内的商业物业想通过REITs在海外上市,存在多种障碍,运作难度也较大。因为异地发行REITs首先会涉及到税制问题,单从税务角度而言,面临很大的障碍。
美国作为发行REITs较早的国家,纵观其REITs的发展史就不难发现,法律为REITs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支持,美国曾多次出台税收改革法案,对REITs的收入来源、拥有、运营、管理、服务范围、税收补贴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优惠税收已经成为其主要优势之一:凡符合法定要求的REITs具有避免双重征税的特征,获准把股利支出从公司应税收入中扣除。与之相比,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国家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税务优惠,在两地双重征税的情况下,再加上其他的各种税费,企业如果强行发行却无法获得既定的利益,那就失去发行的意义了。”美国盛诺金地产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立冲强调,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另外,单就REITs本身而言,其自身的诸多要求亦是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要求物业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要有足够大的体量,等等。(详见后文”上市REITs六大‘择偶’标准”)正是由于种种限制,致使大量内地物业望尘莫及。
经济过热
波及REITs投资
“主要因为全球经济发展得太好了!”华银控股副总裁齐霁如是解析目前REITs乏力的原因。虽然言辞颇为隐讳,但不难看出,其意指目前全球表现出的经济过热。
诚然,经济过热最直接的表现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到了一定程度必然招致各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而加息则往往被公认为最有效的调控手段——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6月8日,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欧元区基准利率由2.5%上调至2.75%。6月29日,一直暗示将停止加息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进行第十七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3%,为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
如果说经济过热间接影响REITs止步,那么,全球范围利率的普遍上调则是REITs受挫最直接也是主要的原因。“利率水平和股市是逆向而行的,利率水平较低时,股市就会比较火;而利率水平较高时,比如,美联储加息后利率为5.85%,而香港REITs的投资回报率为4.31%,新加坡为5.10%,如此一来,必然导致大量资本流入银行,而非资本市场。近期,日本等诸多国家和地区股市的大幅下跌,便是很好的例证。”齐霁分析说。
而就如今的状况而言,美联储加息以及日本股市狂跌等负面影响,无疑给全球股市蒙上一层阴影。在此背景下,近期港股的下跌、多数企业延迟入市的事实便不难理解。“单个市场受整体大势的影响是必然的,而在大势不利的前提下,多数企业选择推迟REITs上市的时间无疑是明智之举。”某知名投行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如是评价。
生不逢时 遭遇宏观调控
除全球范围利率的调整外,我国对房地产业实施的宏观调控亦对REITs产生些许影响。代理香港富豪酒店REITs上市业务的德意志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购房人选择持币待购;另一方面,也使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度有所减弱。
那么,照此逻辑推断,不难想象恒基地产、新鸿基等多数企业之所以将旗下的REITs推迟入市,同样离不开对政策因素的考虑。毕竟,作为企业而言,上市唯一目的即套现。然而,现如今在大势不利的前提下,上市就意味着贱卖。
“上市时间表是可以操控的。”某投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全球范围利率上调、股市行情不佳、中国又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我们本着对客户、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也建议企业推迟入市。”
冠君搅局
负面效应扩散
“一粒米坏了一锅粥”。某市场分析人士如是评判今年上半年香港REITs的现状。
而这位人士所谓的“一粒米”即于今年5月24日在港上市的第四只REITs——冠君(2778.HK)。据了解,该基金上市首日,便大跌15.69%,报收4.3港元。该只基金之所以命运多舛,更多则是缘于其自身的因素。“首先,产品结构单一,只有写字楼、停车场、会所及商铺,而事实上,通过REITs上市的物业越丰富其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比如囊括厂房、酒店及酒店式公寓等;其次,物业的成熟度有所欠缺;再次,2006年预期收益率并不诱人,每单位分红增长有限
(按照发行价,则相当于4.84%~5.57%的收益率 )”
某资深资本运作人士如是分析。
该人士告诉记者,冠君的受挫于被浓雾笼罩的香港资本市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看似一个单独的案例,但其带给港股尤其是地产板块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因为,其股价的大幅波动,可能使投行、企业对香港的信心有所动摇,更可能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大为减退。”该人士如是评价。
过度炒作
透支未来预期
任何涉嫌过度炒作的事件,其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香港REITs同样如是。自去年以来,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在争当亚洲金融中心的事实有目共睹。关于这一点,单从此起彼伏的优惠政策中便可窥见。然而,单就REITs而言,由于新加坡起步早,所以,发展较为成熟。而香港,去年领汇上市之前,还未有一只REITs。在此背景下,经历两年周折、由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委员会推出的REITs——领汇,在各界的关注下顺利上市,并赢得香港投资者的大力追捧。
领汇的成功,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一股REITs上市热潮。然而,随后上市的无论是泓富、越秀,还是冠君,其表现均无法与领汇相提并论。对此,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领汇是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委员会推出的,其上市更多是一种‘经济地位’的需求。并且,其上市之后的不俗表现,难免有些‘炒作’的意味。毋需讳言,其用意必然是希望领汇的成功带动香港REITs步入快车道。”
对此,某知名投行有关负责人深感认同。“香港的炒作氛围的确较浓,这跟香港一些机构喜好炒作不无关系。但REITs本身是有稳定收益的,过度炒作之后,虽然短期内能令市场繁荣,但长期而言,必然会使市场跌入低谷。由此,投资者的回报也就无从保障。”该位负责人如是说。
综上,诸多因素正是影响REITs上半年乏力之所在。至于REITs能否力挺难关,尚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