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本刊记者 冷翠华
图|台启森 《楼市》58期(
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661512365383.jpg楼市飘摇不定" TITLE="调控飓风狂袭 楼市飘摇不定" />2006年5月29日,“国六条”出台后的第12天,包括监察部和统计局在内的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国六条”细则。
细则出台,楼市再也不能保持“国六条”精神出来之后的平静!房地产交易市场变化无常,购房人漠然观望、犹豫不定,而开发商面对细则如临大敌,急寻对策!
市场一夜疯狂后变化无常
九部委意见出台于5月29日,而执行起始日期为6月1日,空档期仅有短短两天!
一时之间,市场沸腾到极点!
5月30日、31日,各区地税局人满为患,二手房买主卖主疯狂抢占最后两天机遇,排队缴纳契税;而6月1日新政实施后,地税局瞬间变得冷冷清清。据中大恒基、链家等房地产经纪公司统计,细则实施,二手房交易立即大幅缩水,无论新增房源还是成交量都下降了50%以上。
同样,商品房一级市场也并不平静!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显示,“国六条”出台之后的十几天,楼市成交量较为平稳。5月10~5月18日,每日期房网上签约518套;5月18日~5月29日,这一数字为532套;而就在“九部委意见”实施倒计时前一日,即5月31日,期房网上签约达顶峰,该日期房网上签约共630套。
一夜疯狂后,交易市场变幻无常。6月1日起,“九部委意见”正式实施。当日,交易量骤降,该日住宅期房网上签约325套;6月2日,这一数字为343套;6月3日,432套;6月4日,383套。短暂几天的猛然下跌之后,6月5日,这一数字又窜回到644套,6月6日和6月7日分别为517套和532套。
成交量变化无常,让人有些看不懂:政策出台效果几何?对楼市的影响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买房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迷惑,而开发商则保持沉默。
购房人对新政“疗效”半信半疑
“国六条”出台之后,网上调查显示,50%以上的购房人表示将推迟购房,但网上签约数量却并没有减少,细则出台后,表示将要推迟购房的人进一步增加,而实际签约量在四天的猛烈下滑之后出现大幅反弹。《楼市》记者对部分购房人进行了实地访问,发现他们心里充满了矛盾,对政策半信半疑,有些人短暂的观望之后依然选择了买房。
6月5日,在亚运村一普通住宅售楼处,记者采访了看房人张先生。
记者:“您是否了解‘九部委意见’?”
张先生:“看到了报道。”
记者:“那您还是打算买房?”
张先生:“先看好项目,如果房价继续涨,只得买了。”
记者:“您认为细则出台后房价会不会降?”
张先生:“很难说,去年也有调控政策,很多专家都说‘组合拳’,房价必将下降等,但事实却相反。我们购房人也看不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张先生的购房人非常普遍。他们不可能十分专业地分析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只是希望政策能抑制房价,而2005年宏观调控的失效,让很多人产生了怀疑心理,但又对新的调控政策抱有一线希望,因此,部分购房人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购房人在短期观望后,发现房价没降,又选择了继续购买。
而高档房买家中,大多数人表示要继续观望一段时间,投资者则几乎都表示目前暂时不出手,还要等北京市落实九部委的进一步细则出台。
开发商如临大敌
“国六条”看似最为温和的调控,开发商担心之余感到庆幸,而12天后的细则却堪称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开发商再也不能轻松地一笑了之。
从5月20日至6月2日《楼市》记者采访开发商的一番番场景,或可见其心理变化历程。
[5月28日]记者:“国六条”之后政府最近可能出台细则进行调控,您如何看?
开发商在电话里轻松一笑:“这次调控最温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5月29日]记者:“九部委意见已经出台,您如何评价?”
开发商吃惊:“这么快!在哪里可以看到?”
[5月30日、31日]记者致电开发商,基本都是手机关机或拒接,个别接听的都说在开会研究,暂不发表意见。
[6月1日、2日]不少开发商主动致电《楼市》,希望能在本刊发表其观点,并咨询对策。记者再致电其他开发商,几乎都能随口说出第几条的相关内容。但也有不少开发商继续整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不对外发表意见。
《楼市》记者选择了几个正做前期宣传但还未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项目一律不再接受咨询,亚北一项目售楼处电话一整天无人接听,而据了解,该项目正是被细则“打中”的对象之一,很多前期的规划及宣传或许会面临返工的难题,因此售楼处只好暂时“罢工”。同时,还有不少大公司总部对集团下属所有项目紧急叫停。
很多开发商反映,虽已做好心理准备,以后要开发更多小户型,但这一规定之具体,比例之确切,仍在意料之外。不仅会影响今后的新开发项目,连部分已做好前期规划的项目也将受到影响。同时,对交易环节的严格管理、对投资投机的抑制,以及“限价商品房”等规定对开发商的考验均非同一般。
结
语:如果说2005年的“国八条”“七部委意见”等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对市场各方起到心理影响的话,那么从“九部委意见”出台后的市场反应来看,2006年调控政策的心理影响就小得多,因此短短几天的交易量下跌之后便迅速回升。而政策长期“疗效”几何,则有赖于调控之“招”到底有多高。
2006年5月29日,“国六条”出台后的第12天,包括监察部和统计局在内的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国六条”细则。
细则出台,楼市再也不能保持“国六条”精神出来之后的平静!房地产交易市场变化无常,购房人漠然观望、犹豫不定,而开发商面对细则如临大敌,急寻对策!
市场一夜疯狂后变化无常
九部委意见出台于5月29日,而执行起始日期为6月1日,空档期仅有短短两天!
一时之间,市场沸腾到极点!
5月30日、31日,各区地税局人满为患,二手房买主卖主疯狂抢占最后两天机遇,排队缴纳契税;而6月1日新政实施后,地税局瞬间变得冷冷清清。据中大恒基、链家等房地产经纪公司统计,细则实施,二手房交易立即大幅缩水,无论新增房源还是成交量都下降了50%以上。
同样,商品房一级市场也并不平静!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显示,“国六条”出台之后的十几天,楼市成交量较为平稳。5月10~5月18日,每日期房网上签约518套;5月18日~5月29日,这一数字为532套;而就在“九部委意见”实施倒计时前一日,即5月31日,期房网上签约达顶峰,该日期房网上签约共630套。
一夜疯狂后,交易市场变幻无常。6月1日起,“九部委意见”正式实施。当日,交易量骤降,该日住宅期房网上签约325套;6月2日,这一数字为343套;6月3日,432套;6月4日,383套。短暂几天的猛然下跌之后,6月5日,这一数字又窜回到644套,6月6日和6月7日分别为517套和532套。
成交量变化无常,让人有些看不懂:政策出台效果几何?对楼市的影响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买房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迷惑,而开发商则保持沉默。
购房人对新政“疗效”半信半疑
“国六条”出台之后,网上调查显示,50%以上的购房人表示将推迟购房,但网上签约数量却并没有减少,细则出台后,表示将要推迟购房的人进一步增加,而实际签约量在四天的猛烈下滑之后出现大幅反弹。《楼市》记者对部分购房人进行了实地访问,发现他们心里充满了矛盾,对政策半信半疑,有些人短暂的观望之后依然选择了买房。
6月5日,在亚运村一普通住宅售楼处,记者采访了看房人张先生。
记者:“您是否了解‘九部委意见’?”
张先生:“看到了报道。”
记者:“那您还是打算买房?”
张先生:“先看好项目,如果房价继续涨,只得买了。”
记者:“您认为细则出台后房价会不会降?”
张先生:“很难说,去年也有调控政策,很多专家都说‘组合拳’,房价必将下降等,但事实却相反。我们购房人也看不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张先生的购房人非常普遍。他们不可能十分专业地分析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只是希望政策能抑制房价,而2005年宏观调控的失效,让很多人产生了怀疑心理,但又对新的调控政策抱有一线希望,因此,部分购房人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购房人在短期观望后,发现房价没降,又选择了继续购买。
而高档房买家中,大多数人表示要继续观望一段时间,投资者则几乎都表示目前暂时不出手,还要等北京市落实九部委的进一步细则出台。
开发商如临大敌
“国六条”看似最为温和的调控,开发商担心之余感到庆幸,而12天后的细则却堪称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开发商再也不能轻松地一笑了之。
从5月20日至6月2日《楼市》记者采访开发商的一番番场景,或可见其心理变化历程。
[5月28日]记者:“国六条”之后政府最近可能出台细则进行调控,您如何看?
开发商在电话里轻松一笑:“这次调控最温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5月29日]记者:“九部委意见已经出台,您如何评价?”
开发商吃惊:“这么快!在哪里可以看到?”
[5月30日、31日]记者致电开发商,基本都是手机关机或拒接,个别接听的都说在开会研究,暂不发表意见。
[6月1日、2日]不少开发商主动致电《楼市》,希望能在本刊发表其观点,并咨询对策。记者再致电其他开发商,几乎都能随口说出第几条的相关内容。但也有不少开发商继续整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不对外发表意见。
《楼市》记者选择了几个正做前期宣传但还未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项目一律不再接受咨询,亚北一项目售楼处电话一整天无人接听,而据了解,该项目正是被细则“打中”的对象之一,很多前期的规划及宣传或许会面临返工的难题,因此售楼处只好暂时“罢工”。同时,还有不少大公司总部对集团下属所有项目紧急叫停。
很多开发商反映,虽已做好心理准备,以后要开发更多小户型,但这一规定之具体,比例之确切,仍在意料之外。不仅会影响今后的新开发项目,连部分已做好前期规划的项目也将受到影响。同时,对交易环节的严格管理、对投资投机的抑制,以及“限价商品房”等规定对开发商的考验均非同一般。
结
语:如果说2005年的“国八条”“七部委意见”等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对市场各方起到心理影响的话,那么从“九部委意见”出台后的市场反应来看,2006年调控政策的心理影响就小得多,因此短短几天的交易量下跌之后便迅速回升。而政策长期“疗效”几何,则有赖于调控之“招”到底有多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