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京的道路管理、规划与商业繁荣
(2013-07-15 18:47:04)
昨天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了个关于北京路边停车占道收费乱相的贴子,到现在微博显示阅读量已达到230万。包括马光远等几位政协委员在根贴评论中还表示要做专题调研,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中作为正式提案提请政府解决。
路边停车收费事关城市有车族每个人切身的利益,每天每个人或许都要经历,遇有不正规收费人员索要停车费都要为此纠结。其实,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人口已超过三千万,早已被人们戏称为“首堵”的特大城市来说,交通凸显的管理问题远不止停车收费管理这一个,其甚至直接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商业繁荣度,影响着财政税收,影响着不动产投资客和商业经营者的经营效益。我在自己探讨商业地产的文章以及各种地产论坛中都曾表示过这样的观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让许多商业地产难以存活。
举个例证,CBD国贸商圈,沿着最好地段的三环路国贸桥往北, 人们看到的商业街依次是国贸、嘉里中心、财富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这几条商街全部以垂直于三环的方向如肋条一般排列,全部被道路隔开,横向却都互不连通。商街不连通则人气不聚集,这是基本商业常识,只惜在北京这样的所谓国际城市,城市的建筑和道路规划却视而不见。另外,大家都知道的平安大街和两广路改造后给沿街商业不但没有带来繁荣,相反却置街南北两侧商业多数于死地。这也是道路规则违反规划建造规律所致。
“宽街无闹市”,北京城市规划道路只求宽,物业商业价值体现则在求宽求大求景观中被忽略。
上面列举的是道路规划问题。再列举两个道路管理中问题之案例。三里屯北街最近不知何时(起码没有在公众媒体上广泛告知)开始,自北向南方向禁行,同时道路两边都放置了碓形筒,禁止路边停车。这样的管理调整起码有两点细节操作上值得商榷。
其一,如果设计单行线,其前提应该是对整个区域进行道路大循环规划,而不是仅一条街单行。只有“大循环”了,一有利于实现循环效率目标,二是可以更广泛的提示驾驶人员,不至于一头扎进死胡同,无路可走。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不了解此规定的人来说,如果你是司机是从北边进入三里屯,那你就是必死无疑。我甚至每次走到这里都甚至看到出租车从北往南行驶,可见其告知工作远不到位,或者司机进来了就没有回头路。
其二,路边放置禁停车的碓形筒似有不妥。既然已经单行了,为何还不让路边停车,真的有点搞不懂。三里屯这条街以前还曾在街中间设置过隔离带,结果反倒填堵,很快就被撤掉了。现在又两边限停车,一则此地本就是步行为主的商业区,一定比例的道边停车会有利于购物者消费便利;二是碓形筒隔离出来的尺度也并不能保证骑车人和行人通行便利和安全,却致命机动车行驶道路更加狭窄,经常因措车困难而造成交通堵塞。
路边禁停车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管理者意在把停车人赶到三里屯Village南北两个区域的地下停车场里,不在地面停车。但这两个停车场同时存在问题都是出口处连接的道路窄如鸭肠,北区出口不到四米宽的道路甚至还有一半是固家车位。驾驶技术不好的人走这段路有可能会精神崩溃。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道路管理交通部门虽然有好的初衷,但实施起来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不去系统化的地去解决问题,只是头痛医痛,再好的愿望都可能成为制造混乱的导火索。而且这种混乱间接就会使正常营业的商家利益受到损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