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圆心和N高房价

(2007-12-13 09:38:55)
标签:

人文/历史

 

北京交通拥堵和房价高涨与“两个圆心”效应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谓两个圆心,一是指北京城内一个中心,无限制地向外“摊大饼式”一环接一环向外扩张城市规模;另一个是指北京的首都效应,使其拥有其它任何城市都不具备的人口流动向心力。前者一个圆心“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导致了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越加拥堵;后者一个中心,导致了全国每年有难以计数人口会向这个城市流入,北京的住房供应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我的一位朋友,四年前为了住“大房子”,将所居住的北京市内的一套房改房卖掉,然后在通州买了一处商品房,现在他后悔不已。因为当初买房时没有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堵车,现在有情况全不是从前那样,每天早上从国贸一直堵到双桥的京通快速路,近四个小时的往返车程,使他不得不考虑寻机再迁回到城内。据我所知,像我这位朋友这样有迁出、迁回经历或者有此打算的人,在北京绝非少数。但他们面对的现实却是,现时的房价早已今非昔比。

 

另一位张家口的开发商朋友向我讲,张家口市内现在房价能涨五、六千,原因就是周边县甚至内蒙的人都来这里买房,“张家口的人现在都上北京去买房啦”。上个月首都机场隆重庆贺年客运量突破5000万人次,并且预测T3候机楼投入使用后,客运量很快会达到8000万人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数字就实际代表着北京最真实的住房需求基数和增长的速度!

 

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也影响着人们的居住。交通拥堵在中国许多城市中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痼疾,其中的原因,除私家车拥有率快速上升之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人口向中心城市汇集,而城市规划却不尽合理则是根本上的原因。城市的规划远不适应社会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向变化之需要,但其所对应的却是近些年住房过度市场化,城市在扩大过程中,中低收入人群不得不被逐出城内择居。即便是所谓修正的规划,也并没有将就业人群引向城外,或将城市资源合理分置出去,城里出去的人全部是以“住”为目的,涌进来的“外来人口”又以城市资源为流入动力,因此形成交通流量需求不断增大,道路越来越拥堵,同时,住房也供不应求的局面。

 

上个月,北京市新发布了十一个新城规划方案。从此规划兼顾了周边远郊区县均衡发展的史命来说,这种续延“摊大饼”的城市拓展模式,决定了未来北京的城市压力只会越来越重,而不能就此得到缓解。从已知的规划资讯来看,这样一个圆心,四边圆环式发展方式,交通拥堵不仅无望缓解,城里的房价也只能越走越高。

 

由于房价高涨的原因,北京原来所谓的远郊区县,例如通州、大兴、顺义、昌平,甚至河北的燕郊、廊坊、涿州现在都已成为城里中低收入人群置业不得不选择的区域。问题在于,“城里人”流向远郊区县给这些区域带来发展的机遇,但如果这些增加的居民仅仅是为了客居,如果是在一个城区压力已超常负荷的大型城市,再四周均匀扩充增加“睡城”的数量和规模,而不能靠就业将移民留住,所谓新规划的目的也就失去任何意义。

 

从另一个圆心效应,即大城市的向心力角度来看。若想弱化人口流入的向心力,唯有主动分流一部分城市的资源出去,特别是具有“明星效应”的钢性消费需求型城市资源,比如名牌大学、品牌医院等分流出去一部分,城市的压力就会自然相对减小,人口和住房需求就会得到相应分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