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好后市   部分企业近期开始悄然拿地

(2008-06-26 14:18:34)
标签:

房产

分类: 财经新闻

有人欢喜有人愁
部分企业近期开始悄然拿地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开发商看着自己当年高价拿回来的土地整日里唉声叹气,也有开发商看着现在的市场价格口水直流,大肆买地。
近日,中粮地产以25.9亿元拿下北京顺义三幅地块,其中一幅住宅用地以4倍于底价成交,万科、复地、华业、SOHO中国等房地产企业近期也悄然增加了自己公司的项目储备。


部分企业悄然拿地
5月19日,中粮地产全资子公司中粮地产(北京)有限公司通过现场竞价方式,竞得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吉祥庄村A-10、C-03、C-06地块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并已取得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顺义分局出具的《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顺义地块自5月5日挂牌至竞标截止,有近百家开发商购买标书,其中,中粮、万通、融创、金地、绿地、富力等十多家开发商先后竞价,经过最后一天的激烈竞争,其中一块住宅用地,以高出底价近4倍价格成交,转让价格为12.8亿元。
   5月底,潘石屹高调宣布,SOHO中国(0410.HK)已经斥资55亿元成功收购北京东二环的凯恒中心。
   5月30日,华业地产通过控股子公司大连晟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竞得大连市沙河口区(2008)-2号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10000平方米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并已取得大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出具的有关竞买成交通知单,成交价格为3.826亿元
  总部设在上海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月18日宣布,集团以挂牌方式获得位于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块商业用地,成交价为1.53亿元人民币。据悉,这一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规划定位为大型综合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复地集团拟将该地块开发为集办公楼、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商用物业。
   6月5日,万科发布5月份销售及近期新增项目情况简报。简报透露,4月份销售简报披露以来,公司新增项目7个,分别位于天津、合肥、深圳、宁波、东莞等地,公司获取的规划中项目建筑面积合计约168.39万平方米,其中按万科权益比例计算的建筑面积约为123.49万平方米。 
  在整体调整的大市道中,部分企业正在悄然拿地。

 

 

土地成交有所回升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万科等部分企业的数据来看,进入5月后,拿地情况开始有所活跃。从万科去年年报及今年一季报的数据可知,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获取的规划中项目建筑面积合计为1142万平方米,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建筑面积约为934万平方米,平均水平为77.83万平方米/月。2008年一季报披露,公司报告期内获取的规划中项目建筑面积合计为117.3万平方米,其中按万科权益比例计算的建筑面积约为65.1万平方米。也就是说,5月份新增项目的权益建筑面积相当于去年平均水平的1.59倍,甚至比一季度新增项目的权益建筑面积多出58.39万平方米。出现了明显提升。
结合北京市的土地成交情况来看,5月份土地交易数据也有所回升。2008年北京市土地市场交易量在1月份出现井喷之后,近几个月成交量一落千丈。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统计,4月份北京土地成交共计7宗,成交面积60.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6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及含住宅项目用地仅有1宗,成交面积共计3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成交总价16.5亿元。同比2007年4月,住宅用地成交宗数下降了83.3%,土地成交面积下降了41.1%,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下降了35.2%。
   但进入5月后,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最新数据统计,5月份,北京共成交8宗土地,成交土地面积79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平均楼面价为3794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及含住宅性质用地成交5宗,成交土地面积5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与4月相比,成交地块总数增长了14%、成交土地面积增长了31%,规划建筑面积增长了45%,不过楼面价则比今年前4个月的3921元/平方米小幅下降3.2%。在住宅及含住宅用地的成交量方面,5月份的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和规划建筑面积环比分别增长49%和54%,楼面价则增长36%。


部分人士看好后市
敢现在拿地,其中意味如何呢?是否意味着看好后市呢?
 SOHO中国当家人潘石屹对未来房价涨跌问题则表示,作为个人来说,对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价格的涨跌情况的确没有明确的看法。因为影响房价涨和跌的因素非常多,而且这些因素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在看涨的力量和看跌的力量相互作用下,未来的房价到底如何,很难做出确切的判断。
   老潘随后补充道:“我常常在想,我们所了解的东西就像井底之蛙,只看到市场中的一部分,更大市场的力量都在我们视线之外。的确,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跌的可能性,但我们看到更强大的力量可能会促成它暴涨。原因就是通货膨胀率、CPI及PPI的指数都非常高。”
   还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也比较厉害,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1月1号开始到现在为止,劳动力的成本按工种不同分别上涨了100%至200%,钢材的价格上涨70%,混凝土价格上涨30%,这使房地产整个行业面临巨大压力。多家房地产已经为此专门进行过研讨,商议对策。在直接成本的推动下,新开发项目的价格空间很难有太大的下调空间,除非新项目的土地成本非常低廉,但这种土地成本很低的项目在市场上不会太多。从现在的整体情况看,楼市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一些企业开始拿地为未来生意做准备是完全正常的。
   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对后市还保持犹豫态度,富力、绿地等多家房地产企业的负责人近期多表示,公司目前还是以消化存量土地为主,不大可能大幅增加土地储备。

 

 

 

评论
同势不同命
前阵楼市好,大家说开发商们都暴富了;这阵楼市不好,大家又说开发商要撑不住了。全国好几万家开发商,在很多大众的眼里,亲密团结的好象一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死俱死。
怎么可能这样呢,就算是部队经过百般训练,也未必能这样整齐划一,又何况几万家各怀心思的企业、又何况几十万各有利益纠纷的从业人员呢。
前几年楼市红火,照样有没赶上这拨暴富机遇的差劲房地产企业;最近楼市不好,那照样有开发商逍遥自在,人在在前几年赚了大钱,现在满兜现金、现在天天晒太阳、吃鱼翅,等机会准备合适了再捞一票的。
很多不了解行业实际情况的人,总觉得楼市环境不好,所有的企业生意都难做,所以所有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都紧,所以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会降价,所以耐心的在家等着就好,等价格下来了再买房。
大势确实是存在波动,有价格差异。但问题是,对于一个个体的投资人,你不可能买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房屋均价,目前国内缺乏这种投资产品,个人要想实现具体的投资收益、实现自己对楼市的判断,都要通过具体的产品买卖、房屋买卖。这就说明个体投资者打交道的必然是单个的开发商,开发商情况各异,有的企业资金宽松,销售压力不大,那他项目的价格调整压力自然不大;有的企业资金压力大,销售任务重,那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自然价格存在下调的可能,以吸引客户。不区分各个开发商的具体情况,只一味的呼喊开发商要生要死,不去针对具体项目实地反复研究,只泛泛评论楼市全局,怕是言过其实、于事实无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