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地产多元化 |
分类: 地产江湖 |
万科从多元到专情房地产的案例,已经成为很多人熟知的经典教程。
万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本来就是外贸出身,房地产才是多出的那一元呢。
九十年代中期,万科都还执行的是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到最多的时候几乎包罗万象,有70余家企业。
折腾过服装、建过服装厂,如果现在谁要还有“万科”牌的衣服,那已经具有收藏价值了,哈哈。
盘子大了,涉及的行业多了,利润却不见多。这一点和万通很像。这弄得王石也很苦恼。
在1992年底,万科高层在上海开会,确定了以房地产为主业,专业化经营的思路。万科走上了“减法”之路。于是,开始大刀阔斧的砍掉很多企业,甚至是市场有丰厚回报的行业,比如卖掉怡宝矿泉水,卖掉万佳超市。
卖掉亏损企业是心情愉快的,卖盈利企业就开始犹豫了。2001年,当有消息说万科要把所持有的万佳百货72%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华润时,很多人不相信,因为万佳的营业额已经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居广东省第一位,而且还有发展潜力。
据了解,当时万科内部也有反对意见,有人士认为,万佳百货可以形成相当强大的现金流,这个对房地产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最后,王石决定放弃万佳,老王认为,万科本身的资源无法同时在房地产和零售业两个巨大的战场作战,而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相比,万科在房地产业更有优势。
经过了近十年减法,万科终于专一地产。
万通和万科是越做越专一,这条道路号称是光荣正确的,已经得到大多数专业人士认可的,(估计这些人士咬牙硬不去看万通踏空在民生银行中的那30亿)。
但也有大腕不走寻常路的,呵呵。下面看一看多元化经营的大腕案例。
有意思的是,黄光裕的企业是越做越多元,一开始只有家电连锁超市,1996年,才开始进军地产,黄光裕是本文探讨的16位大腕中最后一个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由于和其哥黄俊钦发展思路不同,黄氏兄弟分家、各自拓展空间,而发展思路的冲突点就在于黄俊钦希望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投入,而黄光裕想继续做好家电连锁。
连锁、地产都作——黄光裕
只要地产—————王石、黄俊钦、张桂平
只要连锁——-——张近东
都不要————零,哈
朱孟依的多元化发展是这些大腕中,最为成功的。
试举一例。
2000年1月,朱孟依出资2亿元,成立了广东盈通投资公司,以建设九运会数据传输网络工程为切入点,切入广东政务IP宽带网建设。接着,朱老板把这项工程又分包给自己的工程公司。一来一往,他就赚了自己一笔,实际的工程投资远低于2亿元。
张宝全认真的再做EVD,绿地集团还有相当的非地产业务,顺驰红火的时候也弄过影视公司的,富力、碧桂园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这又算不算多元?楼忠福、杨国强就是建筑起家,要是一直专一,就眼看着地产热浪擦肩而过?看看万通在民生银行中踏空的那三十亿,专一一定行吗?想想各家公司在发展历程中,对多元化上烧的钱,又确实感叹多元不易啊。
万通万科专一;
国美合生多元。
谁胜谁败?
从企业要做百年老店的角度看,二十年太短,怕还要看,
但人寿几何?一个企业家的黄金岁月有多久?
做百年老店的目的又是为何?只是为了企业活的长?还是为了赚钱?
是赚钱重要,还是企业寿命重要?只看钱,会不会有命赚没命化?只为长久,那会不会丧失很多主业以外的盈利机会?
呵呵,专一?多元?
练功为了制胜;
经商为了致富。
练功的时候,
有人说内功好,气息绵长,练好的好似特异功能;
有人说外功好,刚劲勇猛,练好了叱咤风云;
又有人说,内外兼修,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其实嘛,打得倒你就是好拳。哈哈。
经商怕也是一样,分清一分、多元真的那样重要吗?
------上述段落出自《地产江湖》一书,中国长安出版社
相关系列文章
地产大腕的“初夜”众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0bje.html
地产大腕的身家背景
地产大腕的学历
地产大腕命运跌宕的1989
大腕们用过的阴招、高招
野蛮生长的地产大腕们
战胜楼市泡沫的三大法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0btc.html
对房地产腐败现象的一点见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0buh.html
地产大腕如何走过灰色区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0b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