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口述 唐德刚整理翻译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出版
斯人虽已逝 问题依旧多
本书是胡适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作的英文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唐德刚记录、整理,后又经唐翻译、注释了中文版本。书中记述了胡适一生的求学和研究活动。
本书的妙处不只在于胡适对自己生平的娓娓道来,其关门弟子、史学名家唐德刚的注释也是丰富多彩,在“译后感”中,唐写道在翻译过程中,回想起与老师的对话时,就随手在译稿上做个小眉批,后又将眉批整理成注释的一部分,“有时下笔不能自已,就写的老长老长,简直变成了胡氏春秋里的公羊传、谷梁传了。”
因唐所处的地位、所经历的时代与胡不同,其注颇能助人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思考胡适学术生涯的得失。其中,有一注释言,因受胡适领导的“白话文运动”影响,唐结束私塾生涯,转入小学上六年级时,其时教材已改为白话文,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多为“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之类,而此时,唐德刚和其在私塾的同窗们已经在读文言的《资治通鉴》、《昭明文选》了,两者程度之差别显而易见。唐氏于该释中设问,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强盛的时间里是读“喔喔喔”好,还是该多看点经典?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车如流水马如龙”这一类古诗词,是该算死文字,还是活文字?
尽管白话文运动已经轰轰烈烈过去七八十年了,但对我们来言,白话和文言之争未必就解决清楚了,不久前,就当前教材中是否要删除古文部分的问题,还引发过一场大讨论。白话运动的发起人虽早已经驾鹤西去,但运动后留下的问题,未必就都清楚了,“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胡适这句名言也未必过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