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有两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会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第一幕的“主角”是王濛。当这位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旋风闪电一般地冲过终点线后,平日里有点大大咧咧的她却突然双膝跪地,满含敬意地向自己的教练李琰和全体队友长跪叩首!
第二幕的“主角”是周洋:当她为中国队赢得第三块金牌后,面对记者连珠炮似地提问,周洋很朴实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是我的梦想。我觉得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
无疑,中国姑娘取得的优异成绩令人感到高兴,但与此同时,让我们更高兴、也更感动的则是在这两位小将身上体现的感恩之情,感谢含辛茹苦的父母、感谢严厉而温婉的教练…当她们身披国旗向全场观众致意的时候,这种融冰化雪的感恩之情也同样汇入了对祖国的大爱之中。
其实,懂不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两位小将感恩的动作与语言之所以打动我们,根本原因是感恩的情愫正在中国的一些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淡薄,感恩的社会氛围甚至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那里成了难以寻觅的稀缺品。当物欲猛烈冲击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拜金主义毫不吝惜地蹂躏着人们真挚情感的时候,当朋友反目、骨肉相残、见利忘义、情感贬值早己屡见不鲜的时候,我们的冬奥冠军却能在取胜后的第一时间想到恩师、想到父母,真真是弥足珍贵!
无神论的中国人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孩子的开蒙教育,有神论的西方也把“上帝赐我一歺”的谢饭祈祷视为儿童启蒙的必修课。可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感恩之情都是植入人类灵魂的第一道人性光芒,也是人类的第一块道德基石。的确,表示感恩就是表示敬意,有敬意就会有约束。反之,也是同样。当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在对物质利益的鼓吹和对金钱的追捧中变得肆无忌惮、变得毫无顾忌、变得没有任何约束时,你还能指望敬意与感恩的复归吗?你还敢侈谈人间的互助与世间的和谐吗?
我们不敢说,这两个冠军小姑娘的由衷举动能让多少人感到汗颜和警醒;但却知道,当许多成年人常把“救救孩子”挂在嘴边的时候,是否在此时也应该真诚地说一句:谢谢孩子!
是的,正是这些年轻的90后的“孩子”们让我们领略了那份久违的纯洁、让我们回归了对一切辛勤劳作者的敬意,也看到了自身那颗正在生锈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