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陈彤姐姐:
您好!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子,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从我记事起,爸爸就很少管我们,我病了,妈妈病了,不管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他都不管,只管他自己吃喝玩乐。妈妈一直忍着。到后来他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妈妈还是忍着,从来不和他吵闹。后来,爸爸索性不在家住,也不给任何家用,妈妈也找不到他,找到他就说离婚。最后我妈妈只得答应离婚,条件是房子和车归我们所有,他承诺负担我的生活费。
爸爸游手好闲,但因为爷爷有一个企业,所以爸爸的生活要比妈妈好很多。妈妈上班很辛苦,工资不高,什么都舍不得买,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妈妈偷偷的哭了,后来知道是爸爸赖掉了我的生活费,妈妈问我可不可以不学钢琴,只学英语。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别哭,将来我长大了赚钱给你花。
妈妈最后还是让我学了钢琴。
这几年,妈妈年岁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从前,再加上物价上涨等等各种因素,妈妈的收入只有三千多,还要负担我读书,以及上学的各种开销,越来越力不从心。我想让爸爸负担一部分,但他却说离婚的时候已经把房子和车都留给妈妈了,还一次性支付了一万元的抚养费,所以他不应该再给妈妈钱了,而且,他现在也没钱。
陈彤姐姐,我有一个软弱的妈妈,一个自私的爸爸,我感到很无助,尤其和同学们比,我总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和挫折感,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可能没有机会去留学,去深造,去过我想要过的生活,因为妈妈软弱,爸爸自私,我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
莉莉:
你好。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选择的,比如父母。对于无法选择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最多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将来有机会做父母的时候,不要像他们那样。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够有一天,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不让我们的孩子失望呢?
事实上,我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一句话很流行,叫“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那时候,我妈妈对我说:因为你爸爸去世了,所以你只能学好数理化。
现在,我把当年我妈妈对我说的话,改编一下送给你——“因为你妈妈软弱,爸爸自私,所以你要更加努力,更加百折不挠。”
有一部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你可以找来看一下。那个女孩子可比你的遭遇惨多了,她生在贫民窟,父母吸毒,家庭破裂,她8岁就在街上混,要饭,偷东西,直到15岁,母亲因艾滋病去世,才让她意识到,如果不努力,就这么混下去,那么她将重复母亲的悲惨命运。后来她开始发奋,用两年时间修完高中所有课程,17岁,上了哈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个电影中有一段她的内心独白,大意是说:“就是因为我的父母,所以我能够内省,可以有幸知道现实中的某个结果事实上是由很多微小的事物积累演变而成的……而很多人不懂,生活的残酷让他们倍感挫折,于是他们愤怒,不愿意去想是哪些微小的因素积累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直抱怨,一直认为自己的爹妈不如别人的爹妈,因此使你失去了很多机会,那么这种负面情绪就可能一点一点积累,直到有一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相反,假如你一直努力,一直上进,抓住身边每一个微小的机会,达成每一个微小的愿望,那么也许多年之后,你的父母将会为你自豪,那个时候,也许你的父亲,要跑步来和你认错,请求你的谅解——就像山口百惠,幼年的时候遭父亲遗弃,甚至不许她用他的姓氏,但是当她名满天下,她的父亲却哭着喊着要认闺女;还有,乔布斯,也有类似的遭遇,一生下来就被送给了一对蓝领夫妇,后来因家境不富裕,乔布斯不忍养父母为了自己的学费花光所有的积蓄,所以从大学退学,他睡过地板,捡过可乐瓶子换钱,成功之后,亲生父亲也是千里迢迢赶来相认。他们没有办法选择父母,但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使父母意识到错了,泪流满面,以求宽恕。
如果你觉得我上面这些例子还不能使你释怀,你依然为自己的遭遇倍感不公平,那请你百度搜索一个名字“奥普拉”。她是美国第一位黑人亿万富翁,三十多岁就成了美国脱口秀女皇。但是你知道吗?她的起点可比你低多了。她是私生女,9岁被表兄强奸,14岁生孩子并且孩子生下不久夭折。童年充满被亲戚虐待的经历,而且她的母亲自私到要把她送到少管所。只因为少管所床位满了,不收,母亲把她推给了她从出生就没见过面的父亲。父亲和继母要求她每周必须背20个单词,否则不许吃饭。所以后来奥普拉成名之后说,她要感谢母亲的冷酷无情和父亲的严格要求。
莉莉,我说了这么多,归根结蒂简短截说,就是一句话——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父母不够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或心愿,不是我们放弃自己的理由。而假如你读书,尤其读名人传记,那么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都有一种能力,他们善于把他们的苦难甚至困境,变成一笔财富。期待你也可以如此。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