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谱

(2009-07-05 13:48:18)
标签:

杂谈

            

 

据说在西方,准确的说,是在美国,家谱网(jiapu.com)很火,要比咱们的开心网什么的有人气得多。美国人没事就在家谱网上种“树”——亲情树。如果要我亲自种,我最多种到妈妈,爸爸的生日我已经不知道了,他老人家去世得早。姥姥的名字我还记得,因为我是她带大的,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就把她的名字反复写给我,要我记住,我记住了,一直到现在:杨彦文。姥爷也很疼爱我,我只知道他姓周,因为我妈妈姓周,其余的我不知道了。我至今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我几岁大的时候,还是一个小不点,天天缠在他身边……

 

大约2004年夏天,我回过老家一趟。很多亲戚问我还记不记得他们——除了舅舅舅妈表哥表弟还有几个小表妹,其余的,我真的印象不深了,要人家反复帮我回忆,回忆到我不好意思,只好说想起来了。

 

家族里的人,家族里的事,也都是听老家的老人们口述——我们家以前是很有钱的,也算大户人家,我打小住的一个院落,两层木楼,楼下有庭,楼上有廊,据说之前是我姥爷家的,新中国以后,交了公,我们一家只住很少的一部分。那个院落给我印象很深,尤其是后院,印象中有个池塘,后院的小门打开是一条青石板小路,下过雨,湿湿的。但是那年夏天回去,一丝痕迹也没有了。老屋拆掉了,在原来老屋的地方盖起了楼,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近得可以直接谈恋爱。

 

老家的亲戚有的知道我写电视剧,就对我说,其实我的家族故事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电视剧,从民国一直到建国,起伏跌宕。只可惜,没有人有耐心给我一点一点讲,我知道的不过是只言片语而已。

 

我本来把希望寄托在我妈妈身上,希望她能在家谱网上给我建一棵树。只是我刚有这么一个想法,她老人家就病倒了,刚开始还能说话,问我——这树怎么种?是按照咱中国人的种法还是西方人的种法?

 

按中国人的种法,我妈妈那一枝就没我们什么事。中国古代写家谱,是没有女儿的位置的,女性能被记录到家谱里,必须得是人家的配偶,比如说谁谁的媳妇之类。换句话说,像我妈妈,就只能被记录到我爸爸那一族的“谱系”里,被称做“陈周氏”。而我妈妈只生了两个女儿,那我爸爸那一枝的香火到这一代就算断了。因为我们嫁人了,就算别人家的媳妇,要记在人家“家谱”上。不过,我不知道没嫁人或者离婚怎么算?是不是谁家的祠堂都没她的牌位了?

 

我跟我妈妈说,咱按西方人的种法吧。英国王位都可以被女性继承,要照中国的说法,岂不是王位的血脉早断了?

 

可惜,我妈妈后来病得越来越严重,有一阵连起床都艰难,所以这树的事儿也就算了。她老人家到现在为止,还是呼吸艰辛,说话困难,只能吃点流食和易于吞咽的东西,我不免心有内疚——在美国,家谱网,亲情树,是一种让人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的亲人的感觉,但好象在我们这里,多少有一点“沧海桑田”.算了,种什么树啊,就这样平平静静的挺好——曾经的繁华曾经的庭院曾经的太太小姐少爷老爷,都逝去了,现在,在北京,只有我和我妈妈相依为命……

 

还是说点高兴的事儿吧。朋友告诉我,美国人尽管只有200年的历史,但是他们极其热衷于寻根问祖。听说,美国人的第一大爱好是“园艺”,第二就是“寻亲”。而他们的寻亲,大部分是通过家谱网。家谱网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只要发现两颗家族树上的两个人可能有关系,那么代表那两个人的“叶子”就会同时颤抖,那一瞬间,这两片叶子的“后代”就会极其兴奋,他们会想方设法联系上,然后,如果愿意,他们会去做DNA。在美国做DNA非常简单,只要上医院拿个棉花球在口腔里绕一绕,然后化验一下就知道结果了——比如说,这两个人在多少代多少代之前是同一个爷爷,他们是有血缘的,是亲戚,是相关的。

 

我姓陈,我爸爸是福建人,姓陈,但我奶奶姓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妈妈是浙江人,姓周。姥爷姓周,姥姥姓杨。再远的,我就不知道了。落叶归根,我不知道我这片落叶,哪里是根……

 

所以我常常劝那些有儿女的父母,让他们早早给自己的孩子建一棵“亲情树”——这样,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也许某一天,会在自己的树上看到一片颤抖的叶子,也许,那个时候,你的名字又会被重新提起——因为你的关系,他们有了亲戚关系,成了相关的人。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