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痛

(2009-05-12 13:03:44)
标签:

地震

杂谈

 

 

 

 

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纪念。报社派我去采访。在那个曾经一夜之间死去24万余人的地方,我竟然找不到伤痛的痕迹——唐山和当时我所见到的大部分北方城市没什么区别。悲伤、恐惧、劫后余生的大彻大悟……,我所期待的一切与地震、灾难、24万死难者相关的隐痛,经过20年,干干净净荡然无存。大地震纪念碑,已经成了附近居民纳凉的场所,到处是笑脸,以及,那种一听就容易想到小品的唐山话。

 

我所采访的大部分“幸存者”,对我客气周到不失礼貌,但他们不愿过多回忆20年前那场大灾,如果一定要问诸如“印象最深”这类问题,他们也不会潸然泪下,相反他们会微笑着看着我,眼神里透露出: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跟一道采访的通讯员抱怨。

 

我说:你们唐山人怎么能这么对待灾难?你看他们平静的!

 

通讯员姓葛,葛昌秋,本地人。他反问:那你觉得我们唐山人应该怎么表现?哭丧个脸,见你就流泪?捡你想听的说?

 

我说那倒用不着。但至少,得……是吧?经历那么一场灾难,他们之前的人生,之后的人生,命运,反思,感悟,这些总得有吧?那时候我年轻,一口气说了很多。等我说完,葛昌秋沉默。我们谁也不吭声,默默往前走,彼此较着劲。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时心理肯定巨烦我,一脸的“你以为你是谁”,那表情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意思是:记者了不起啊,你想听什么,人家就得跟你说什么呀?!

 

那是一条很长的街,隔不多远,就能碰到一两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藏在角落里,轮椅附近一般都会有“配钥匙”“修锁”一类的纸牌儿。为缓和气氛,我信口说了句:你们唐山的残疾人跟我们北京的不一样,北京的,都在地铁口要钱,唐山的,都摆摊配钥匙。

 

葛昌秋冷冷的甩出一句:你可以去采访他们,问问他们的故事,经历,人生感悟,还有他们为什么宁肯自食其力也不沿街乞讨。他们都是……地震的幸存者。

 

刹那,我呆住——那些低着头,默默修锁配钥匙的残疾人!

 

眼泪夺眶而出。

 

是的,我竟然没有留意!为什么这个城市这么多残疾人!!而这些残疾人,没有一个像我在其他城市遇到的那样,他们不乞讨不哀求不跪卧繁华路段乞怜路人的施舍。

 

离开的那天,我特意在所住宾馆附近找了一下,一条很小的马路,两边各有一个配钥匙的小摊,都是残疾人。我在两个小摊各配了一把钥匙。

 

假如没有地震,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