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呀!整整一年,我看的所有电影都是掐头去尾的,他们认为头尾的字幕歌曲都是不重要的,直接给你上“中断儿”。
乡间生活还要求你必须有个日程表,不可能随心所欲。比如说一个去国多年的老朋友海外归来,给你打电话约你吃饭,你得说对不起,我住在郊区,除非你愿意等我2个小时到4个小时。有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真的需要那么长时间赶赴约会,但是心理距离是不可忽略的。还有你的日常用品一定要集中购买,你不要以为你会习惯在县城什么地方购物,首先那些庸俗的店面装饰会把你搞得心烦意乱;其次几乎所有的品牌商品都比城里贵而且还没有赠送;最让你愤怒的是,你遭遇假货的比率非常高。我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瓶资生堂的化妆水,交了钱发现不对劲,跟那个在县城商店租柜台的卖货小姐说:“你这个资生堂好像不是日本产的吧?”那个小姐立刻说:“那你到日本买真的呀!”她们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就像吆喝牲口。仔细想想,也对,她们在县城里站柜台,买东西的尽是附近赶集的农民,她们可不就是有优越感吗?
住在乡下还有一些事情是你必须适应的。比如说你的汽车可能会无缘无故地缺点什么,或者多点什么。我们不可能把汽车折叠起来搬到屋子里去,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车身上被人家刮了,或者反光镜车轱辘什么的不翼而飞。另外,你居住地附近的饭馆一般都是质次价高的,因为附近的居民很少下馆子,饭馆没有规模效益,所以习惯于来一个宰一个。还有,你的农民邻居喜欢“歧视”你,比如说卖菜,轮到你永远砍不下价格来,还有你经常会被讹诈,我的一个朋友开车回家,一个农民大妈把一棵小树拦在路上,朋友的车一过来,还没有压着小树,大妈就一个跟头躺在车前面,哭喊着“我的树我的树!”你以为你住在乡下的高尚社区怎么了?该找你麻烦还是找你麻烦。人家看不惯你!
我在住满一年以后,觉得忍无可忍,跟我老公商量“回迁”,我说这乡村生活不是咱们这样的人过的,这是那种贵族过的。什么叫贵族?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又有万贯家财,然后在乡间搞一栋别墅,想热闹了就请一拨名人淑媛开PARTY;想清净就带一两个家丁钓鱼打猎什么的。咱们不行呀,本来就得上班,还有繁重的社交生活,长此以往,如何了得?
后来我们如愿以偿换到城里,过上了花花世界的都市生活。和我们对调的是老公的一个朋友,他也感到满意,因为那是他喜欢的生活。他不是贵族,也属于每天都要上班的人,但是这个家伙酷爱规律性的生活,而且极度厌恶朋友聚会,认为那些事情纯属浪费生命。他喜欢早上六点起床,晨练以后乘班车上班,下班后准时坐班车回家,然后自己动手作点晚饭,顺便说一句,他酷爱厨艺。吃过饭冲过凉,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看书直至入睡。每年他有三个星期的年假,休假的时候正儿八经的旅游,住星级酒店到世界各地观光。他为我们遗憾,总担心我们会后悔,其实我们怎么会后悔呢?我们是那种冲动型生活的人,他是那种条理型生活的人,所以他适合住在乡下,而且他认为住在乡下为他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而我们不适合住在乡下,我们认为住在那么一个闭塞的地方,根本无法体会生活的丰富。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可能连风水都考虑到了,但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哪种人喜欢哪种生活。比如说我当初就认为在乡下买房子,面积大价格低,来往交通有班车,即使班车不够方便还有私家车,但是真正住到那里以后就明白了,我们为了便宜而牺牲了自己喜爱的生活,实际上是最大的浪费。
还有一点,如果哪位朋友一定要在郊区买房子,我建议一定不要去考虑交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相对于住在市区来说,住在郊区本来就是不便利的。我的一个朋友在郊区买房,他看了两处,一处离公共汽车站30分钟,一处10分钟,两处价格相差很大,离车站远的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的价钱只能买离车站近的那处地段的两居室。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四室两厅,理由是我已经住到郊区了,就不考虑交通了,要考虑就是舒适豪华,为什么为了离车站近那么一点,委屈地住两居室呢?另外,我个人认为住在郊区的生活其实特别适合“拉帮结派”,比如我就知道有一帮玩艺术的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村子里,他们自己盖房子,自己装修房子,然后形成自己的圈子文化,也不错,不妨碍别人,也没有人干涉他们。他们在相对封闭艺术密度高的空间里,过着纯粹的生活,挺让人羡慕的。但是话说回来,你要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千万别跟他们做邻居,有你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