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有人建议“让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群生育二胎,对农民等素质不高的人加强人口控制”,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有支持者也有,我总结了一下,发现支持者主要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高学历的人普遍素质高于低学历的人。因此生出的孩子智力也应该较高。而且高学历的母亲懂得怎么教育孩子”;第二,“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第三,“救急不救贫,现在有些贫困地区多生超生,只生不养,只养不教,人口素质越来越低。为什么要高素质的有钱人去养活一群没文化的超生人员?”
反对这一建议的人也不在少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理由。第一,龙未必生龙,高素质的人生的孩子未必也是高素质。“古今中外,真正意义上的一些杰出人物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第二,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何况目
前靠关系拿个学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第三,这是一种变相的“高贵血统论”,类似于二战期间德国一些学者提出的“人口优生论”。该论点后来成为纳粹推行种族主义政策的依据,
并因此使得人口学专业臭名昭著,在当地的研究停滞了将近四五十年。所以说“学历高并不意味着要拥有更多的权利。”第四,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在遗传上父母文化程度
与子女智商有确定关系。一个人的能力、优秀程度更多是后天培养的。
其实,该说的道理都已经说干净了。学历是学出来的,又不是世袭制的;再说什么叫好
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英国王室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好不好?他们几百年来龙生龙,出过几个科学家?几个哲学家?几个音乐家?现如今戴安娜王妃的次子哈里王子不是因为又吸
毒又酗酒而经常成为英国小报的丑闻卖点?
退一万步讲,就算农民素质低,还能低过频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吗?想想素质高的人是怎么谈论动物保护的?他们会这样说吗———“谁让这些动物物种有问题不适应环境的?优胜
劣汰弱肉强食活该!”我猜素质高的人不会这么说,素质高的人是环保主义者,他们会说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使野生动物受到灭绝的威胁。
所以应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我就奇怪为什么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这种正确认识,不能延续到我们对同类的认识?就算有人素质低,难道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没有关系吗?亲爱的高素
质同胞,当我们坐在玫瑰盛开的西餐桌旁谈论保护自然,谈论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伟大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花点时间去想想究竟什么叫高素质?难道高素质就是指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能熟练的使用英语和电脑?美好的心灵以及善良淳朴这些古老的品质算不算高素质?我的一个在部队当兵的朋友对我说:“让你们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
扛的人去保家卫国,你们干得了吗?”他说:“高学历的人大部分身体孱弱,就他们还生出高素质的孩子?要没有高科技,剖腹产,估计他们连孩子都生不出来。”
最后,我想说一点点关于歧视的问题。其实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歧视比我们差的人,无论是生活差还是别的方面差,但是敢于旗帜鲜明地当作建议提出来,并且还居然有人公开赞成,这说明什么?我觉得这说明存在着一种“需要被承认的优越感”,就像古代的皇帝一定要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一样,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君权神授”。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分层”,在上面一层的人光自己心里偷着乐不过瘾,还要强调出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素质高,自己系出名门,以使自己更名正言顺地享受社会的尊敬。
这让我想起最讲究门第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说“寒门”和“高门”就是在那个时候形
成的。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所以选拔人才主要是采用一种叫做“九品官人法”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候选人的家族地位、父兄官爵以及此人在家族中的嫡庶身份来确定他的官
职。“高门”就是指出身高贵、势力强大的世家大族;“寒门”则是指那些出身比较低下的中小地主和商人。为了严格区分“高门”和“寒门”,“士族”与“庶族”,谱学在当时非
常流行。按照这种选官的方法,“高门”弟子往往20岁左右就有资格登朝做官,而“寒门”
弟子到了30岁却还只能做一个小官吏。结果呢,到了公元548年,爆发了“侯景之乱”,世
家大族的人在战乱中“不堪行走,不耐寒暑”大批死去。更惨的是这种出身高门受过良好教
育的高素质人才虽然仪表堂堂,知书达理,但是根本不具备合作精神以及敬业能力,依靠他们治理国家,不亡国才怪呢!
我在这里讲这段故事的意思,并不是说“高门”一定不好,我想说的是,也许“高门”和“寒门”、“高素质”和“低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歧视“寒门”与“低素质”,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寒门”越来越少,而往往是事与愿违,导致的是“高门”的全军覆灭;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低素质”的态度是歧视厌恶,那么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不会因此素质越来越高,而是恰恰相反,素质越来越低。不信,我们走着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