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浪漫的挽歌

(2007-03-25 11:59:04)

 

 

 

“你在舒伯特的故乡吗?不,我在家里;你在莱茵河畔吗?不,我在家里。”这是很经典的一个高档楼盘广告所营造的浪漫意像。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被类似的“浪漫意像”包围着。选择什么样的楼盘是浪漫的,在什么地方过圣诞节是浪漫的,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品牌的香水甚至包括在哪里喝茶以什么样的方式要一杯咖啡,都事关浪漫,似乎浪漫是可以定义的,就像艺术品可以定价,消费品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一样,浪漫和乡镇企业生产的一袋化肥没什么不同,是省级认定的还是部级认定的或者是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的?

在商业时代,浪漫更像情人节的礼品店,婚纱店的艺术摄影,没有什么是不能营造出来的,说吧,你要哪一款浪漫?多少价位的?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只要你提出要求,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就是天边的月亮,都可以给你设计出来。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我一个朋友是拍MTV的,他最擅长的就是“制作月亮”,明亮的圆月,如钩的玄月,美工在棚里剪剪切切就搞掂了,拍出来的效果与实景拍摄相比,又省钱又省事,而且天上的月亮很多时候不听话,忽然来一阵云就半天不露脸了,而棚里的月亮则不然,懂事乖巧,像哈根达斯香草冰淇淋。

月有阴晴圆缺,那是天上的月亮;而棚里的月亮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棚里的月亮可以被拷贝粘贴无数。我不知道,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升起从工艺美术商店购买来的“月亮”算不算是一种浪漫?

我听说北京有一个楼盘,是请一个德国设计师设计的。这个德国设计师也许是考虑到给中国人设计楼盘,而且是给一些讲究品味和感觉有文化有追求心灵浪漫的中国富人设计楼盘,于是特意在设计中融合了一些“中国式”的浪漫,比如说四合院的如意门呀,老北京的花窗影壁呀。楼盘建好之后起了个名字似乎叫“北京印象”,很平和很中庸,而且对于德国人来说也很“浪漫”,就像对于一些时髦女青年来说,“越南”“吴哥窟”很浪漫一样。结果呢,结果是现在那个楼盘在做广告推广的时候用的核心概念是“原版德国生活”。我觉得那个德国设计师一点没有弄懂什么叫“浪漫”,如果我们认为北京四合院浪漫,我们请你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干什么?不就是让你给我们传播来自德国来自舒伯特故乡的浪漫吗?

我感觉有点滑稽的是,现在连外企都在千方百计地“本地化”,可是我们却要过人家的原版生活,而且是要百分之百的原版,人家美国的浪漫是什么样的,咱们就照着那个样子做,人家的后院铺的是西海岸的沙子,咱的沙子就不能是大连汕头的,否则就是不地道不像,浪漫像麦当劳的汉堡包,被批量制造,这给我一种错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浪漫王国,那里的国王专门开浪漫专卖店,他们规定什么叫浪漫,而我们如果想得到浪漫,就只能复制模仿他们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差别就是谁的产品更像原版,而谁的产品走样了。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一个楼盘,在售楼的时候恨不得把杜牧当年夸赞阿房宫的词都找出来了,效果不好。后来经“高手”指点,他们把重点挪到描写楼盘的“树种”上——“虽然只是杨树,但完全是法国的杨树。”新的楼书上,一个艺术家气质的CEO悠闲地说:这些树让我想起了我在巴黎的生活……

巴黎,知道什么叫巴黎吗?楼盘还是那个楼盘,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楼盘的价格则全线飘红,所有去过法国的没有去过法国的,都表示出自己对那里的热爱,因为——看到那些杨树……

我认为什么都可以模仿,惟有生活本身不可模仿。也许亨利·米勒想起巴黎来是浪漫的,巴黎对于他是一个伤心而略带甜味的梦,他在整个年轻时代都泡在那里像个艺术家一样愤世嫉俗,可是你想起巴黎什么来呢?你规矩的上班,规矩的下班,最多上法语培训学校,学会了用法语点牛排,为什么不想点自己能想的事情?像高晓松似的,想点白衣飘飘的年代,像老狼似的,想点同桌的你,不是一样浪漫吗?浪漫是自己的心灵体验,不是和别人的攀比。如果说拷贝别人的生活还是能够忍受的话,那么我觉得直接拷贝人家的个性简直是太滥了。我能理解人们对浪漫事物的热爱,我甚至能接受少男少女像自己的青春偶像一样生活,比如说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走在人潮汹涌的街上,唱着“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浪漫说到底是一种感受,就像狮子王中有一句歌词:“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你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就OK。可是伪浪漫是这样的,伪浪漫要别人感受到,越多的别人感受到,那么就意味着越浪漫。

我讨厌那些把自己装成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或者再时髦一点,野蛮女友类型的伪浪漫主义者,因为他们像演员一样,说着人家的台词,拿着人家的道具,一边表演一边观察你的反映。假如你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很重,他们把你当作导演,那么他们会努力取悦你,相反假如你只是一个普通观众,他们会引导你,让你意识到——浪漫!

上周我在酒吧遇到一个模仿《情人》的“浪漫女人”,人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潦倒一生,晚年的时候回忆青年时期,说——我已经老了……,那种伤感模糊、往事如烟是因为经历过多少难以言说的感情纠葛?你有吗?就装模做样地感慨自己的红颜薄命?人们说现在中国的模特都在模仿国际模特的做派,我能理解模特这么做,毕竟是人家那种做派更流行更有市场,但是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哭或者笑呢?为什么要训练自己的笑容和忧愁呢?为了对得起请你喝咖啡的人或者为了与你面前的星巴克咖啡相匹配?自然一点,知道蜗牛为什么不浪漫吗?因为它背着很重很重的壳呀!

还经常会遇到有人跟我推荐一家餐馆,问菜怎么样,答餐巾纸的图案像爱马士丝巾的最新款。似乎浪漫的人去餐馆根本不是吃饭而是欣赏世界顶级的丝巾花样;他们会津津乐道生活中最小的细节,比如说巴西咖啡豆和洪都拉斯的有什么区别呀,再比如说楼兰红葡萄酒有一个什么特殊工艺呀,最狂的是我遇见一个女人,她买了一辆豪华的二手车,问原因的时候,人家说不是因为没钱买一手的,而是因为特别喜欢二手车的后备箱有块磕掉的漆!她说的时候特别自然,我当时挺想劝她的,戏过了!

我知道所有浪漫的东西必然是重视细节的,但是把细节如此放大是不是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比如说因为囊中羞涩去了一趟东南亚旅游,其实没有人笑话你,但是没有必要那么夸张那里的艳遇吧?不过是自己在晚市上吃了一碗炒粉,就说好喜欢好喜欢,仿佛自己是深宫里的公主,没有吃过家常的东西?

不要带我去那些伪浪漫的酒吧,不要领我去那些充满着细节的俱乐部或者会所,甚至不要给我介绍那些背景模糊来历不明的伪浪漫朋友,我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在他们枯燥无聊缺乏想象的生活中,他们惟一的浪漫就是复制浪漫,因为复制是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是最安全最可靠最便利的,不用冒险。而浪漫就在无穷无尽的复制中,一点一点成为美工手里的一个月亮,看上去很美,但是我们都知道是假的。还有,我讨厌被带到那些人家,从书房到客厅到卧室甚至到卫生间都像大大小小的墓穴。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种风格的浪漫,似乎主人是个名副其实的盗墓者,爱好各种没有年代没有名字的东西——一段巴基斯坦丝绸,一柱印度山区的檀香,一张非洲部落的面具……一定要偏,一定要鲜为人知,否则就太大众了,在商业时代,小众才浪漫。我并不反对收藏,但是我讨厌的是那种矫揉造作的作风。似乎他们已经走遍天涯海角,见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现在他们厌倦了,喜欢那些代表着落后原始蒙昧的玩意。当然喜欢不需要理由,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喜欢现代先进的东西。可是他们的那种喜欢实在是太隆重了,隆重到如果你不得不在他向你做“藏品介绍”的时候,表现得像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学生,否则你和他都会觉得“所遇非人”。可是,你到是真能说出一点什么来呀?印度文化?非洲生活?或者巴基斯坦音乐?你要说的不过是,看我的格调多么与众不同!其实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不过是在国贸地下或者外国人云集的社区,从那里的礼品店买的东西而已,如果时尚杂志不告诉你,这些东西代表品位,你会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摆一个地主收租子用的升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上海却是这样。”许多年前美国记者霍塞在他的《上海:出卖的城市》一书中这样概括他所了解的上海。如果我们把真的浪漫当作“罗马”,那么假的浪漫就是“上海”,大量的复制、大量的重复几乎不需要时间,而真的罗马是需要时间的,每一点每一滴,就像珠蚌一样,在岁月流逝中执着地孕育着自己的心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浪漫,就像天津洋货市场廉价的珠宝一样,仅仅是样子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