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文化侵略,说到文化侵略,就躲不开好莱坞大片,他们满世界兜售他们的美国英雄和美国丽人。其实,我认为真正的文化侵略早在好莱坞大片之前,那是通过一朵小小的名字叫做“玫瑰”的鲜花完成的。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人……”玫瑰已经被公认为诗意、浪漫的花朵,红色的玫瑰被认为代表爱情,黄色的玫瑰被认为代表友谊,“情人节”是玫瑰盛开的季节,烛光晚餐的桌子上应该有一枝娇羞的玫瑰做陪衬。但是,这是我们习惯的情感表达方式吗?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么一个问题——“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欲”时,那个时候的玫瑰在哪里盛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为什么不是玫瑰?“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为什么折的是柳条不是玫瑰?
这些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咱国家不是玫瑰的原产国,但是咱国家的人也追求浪漫和爱情,所以咱就用了“折柳”用了“罗帕”还有“尺素书”。但是为什么现在不流行开“罗帕店”“折柳店”而流行开“花店”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抛弃了我们祖宗认为的浪漫方式,而认可了人家西方人的浪漫方式。看看人家王子送给灰姑娘的是什么?玫瑰花!那咱们还等什么呢?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互赠的是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时候折了多少柳条撕了多少罗帕,那还重要吗?
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用玫瑰表达爱情,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用玫瑰表达爱情的时候,往往就以为这是惟一的一种浪漫方式。仿佛在我们遥远的古代,在那些没有玫瑰的历史中,我们的古代男女就是生活在枯燥和乏味之中的,其实他们也许生活得比我们更诗意更浪漫。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
但感别经时
我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去了一个南方城市,那是一个以丝绸著称于世的城市。上任何一辆出租车,司机都会问你要不要买一点丝绸,如果你说要,他立刻就会把你拉到郊区的一个仓库似的丝绸店,告诉你说那里是厂家直销。那里的丝绸多得像节日的彩旗,还有用丝绸做成的情侣装,胸前绣着大朵大朵的玫瑰。好多外国人在那里挑挑捡捡,旁边有导游给他们讲,说这是中国古代情人之间表达爱情的方式!我气得眼冒金星,哪朝古人这么表达爱情?你还不如绣一对鸳鸯搁在鞋子上,那还稍微靠一点谱!
我从那个丝绸直销点出来的时候,拒绝搭乘任何出租,就这么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后来看见路边有一个老人家在卖水,就停下来。聊起天来才知道,他们家以前是开小店的,做的是“礼品”生意,听老人家说他们祖上的礼品店卖的主要是扇子、罗帕、还有加工过的玉坠以及蛋圆的或者菱型的铜镜。后来生意萧条了,就改卖水了。我问老人家还有没有积压货,老人笑了,她打开手里拿着的一柄“桃花扇”又指了指对面墙上的一面“菱花镜”。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种被尘封被遗忘的宝贵的东西。
还是送玫瑰吧!我们这些忘了过去的人!那些廉价的玫瑰在情人节被卖出了天价,而桃花扇、玉罗帕、绣花鞋、菱花镜全成了压手货,我还说什么呢?我喝了水,付了水钱,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