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胡同可以留下来

(2007-03-02 00:21:41)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组照片,“1994年到2006年的北京胡同档案”,是一组不同时间拍摄于同一地点的胡同照片。比如南晓顺胡同1号, 199677,图片中一角洋气的二层小楼,带着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味道;200562,还是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座二层小楼上悬挂了“小灵通专卖”“打字复印传真扫描”的大字招牌;再比如南新华街26号,199556出现在画面中的是一个类似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独门小院,斑驳的院墙,深红色的对开木门,关着,透着平静和顺,2005417,这座独门小院的院墙改造成了一小卖部的门脸儿,深红色的对开木门换成简陋的镶着半截子玻璃的单扇门,北京无数最简陋的街边店都是这样的门,整天整天对外敞着,人走过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的冰柜。“四世同堂”成了门脸房,卖可乐啤酒雪糕冰淇淋。

 

图片是一个叫淡欣的人拍摄的,他自己写了一段文字,说明他是从1994年开始这一主题拍摄,本来他计划用十年时间拍完北京二环以内的胡同,而实际上只用了6年,因为很快北京就开始大规模拆迁,他必须和拆迁的速度赛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寻常百姓居住过的胡同呢?在淡欣的镜头里,他们被拆了,推倒了,改造成道路、商厦、停车场……,当然也有的被重新翻新,但即使你不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也一眼可以看出原来的和翻新的区别。原来的也许旧,但是那么回事,比如那些镂空的花砖,一层一层密密乍乍;而翻新的却千篇一律到像穿了统一的制服,每块花砖大小尺寸完全一样,而所谓镂空的图案,就是沿着一块样貌普通的砖扎了一圈窟窿而已。

 

也许,也许,再过多少年,这些翻新的胡同,就可以叫“古迹”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