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并不是百家讲坛

(2006-09-01 21:55:58)
 
   我现在来写姜鸣,似乎是有点趋炎附势之嫌。因为他的新书《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刚刚连续加印了四版,而他在三联书店的讲座“从东太后之死说起 谈一谈1880年代的晚清政治”又大获成功。但是,趋炎附势就趋炎附势吧……反正我是做新闻出身,对记者来说,这算是“职业病”。
 
   我和姜鸣认识在若干年前,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上海金融业的翘楚,只把他当作是一个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对历史研究有兴趣的约稿对象,不停地跟他约各种各样的稿子,他的稿德极好,答应的稿子肯定写,如果没有答应,也会尽量给你推荐其他人选。后来,熟了,就发现他不仅稿德好,而且为人也极温和,特别替人着想。记得他每次到北京来出差,约着吃饭,问他想吃什么,他总是说涮羊肉,而且从来不挑拣就餐环境。有几次我过意不去,毕竟人家是上海人,结果他说:“北京所有菜只有一样比上海菜做得好,就是涮羊肉”,他这么一说,我们这些心眼实的北京市民也就释然了。及至有一次,他送我一本新书《龙旗飘扬的舰队》,书的勒口上有他的简介,我当即对他肃然其敬——绝对不是趋炎附势,只是感到深度好奇,一个证券公司的老总,怎么可能连续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历史?而且怎么可能到北京只爱吃涮羊肉?

    我自己琢磨,说爱吃涮羊肉,当然是真的,但也是姜鸣为人厚道的一面,否则随便吃个什么,不都比涮羊肉贵?而至于研究历史,那可能是出于一种“情结”,毕竟人家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姜鸣在日常接触中,所有事情全可以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但惟有一点,你不可拿他的“历史研究”跟他开玩笑。比如有一次,一个报社的记者说姜鸣写书太煽情,写到某个历史人物倒霉的时候,居然说那天在下雨。姜鸣看了报纸,委屈得一塌糊涂,说那天确实在下雨,这是我考证出来的!因为这些气象确实是在史料中的,是当事人的日记中记载的。

    其实,我个人觉得姜鸣这样的研究不讨巧,至少不像眼下流行的易中天“品三国”,不管学术圈的人怎么评价易中天,但毕竟人家轻轻松松名利双收。记得我跟姜鸣说起过这些,姜鸣是那种轻易不反驳别人的人,但他终归还是很有涵养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觉得每个历史人物都不容易,都在历史舞台上同时扮演各种角色……我喜欢用实证说话,我不愿意用我的智慧来虚构历史人物的言行。所谓虚构,其实是以作者的水平去揣想前人的智慧谋略和行事处世。既然我所研究的历史人物,都是他们所在时代的佼佼者和弄潮儿,我怎么可以依自己的一孔之见去妄想去编派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呢?我的任务只是努力地深刻地发掘并再现他们的思维逻辑和生活轨迹。”

   这就是姜鸣的说话习惯。我斗胆替他翻译一下:你们今天在这儿评说古人,实际上是瞎掰。你们评论的全是当时时代的精英,把你们搁到当时试试。别说出人头地,就是闹个小富即安都不容易。按照你们的那种自以为聪明的编排,历史会不会改写单说,但是那些“风流人物”肯定是被大浪淘沙了——性格即命运,倘若那些时代的佼佼者都不过像今天这些肚子里有那么点墨水嘴皮上有那么点功夫的文化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怎么可能给他们留下位置?最多也就是上上百家讲坛而已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