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样的人都好。叛逆的、乖巧的、张扬的、忧郁的,即使一失足,也不会就直接奔着“千古恨”的终极目标而去,只要岁数还小,有的是机会“金不换”。问题是,青春总是短暂的,韶华渐去,流水无情,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做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做什么样的人;其二,通过什么样的手段。
打小老师就教导我要做个“平凡”的人,并且还要过“不平凡”的一生。我曾经仔细研究过学校教科书上提供的“经典案例”,后来发现要做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其难度系数不仅大于做一个绝对平凡的人,而且大于做一个根本不平凡的人。道理很简单,如果干脆下定决心做一个平凡的人,那么就把自己一股脑投入到琐碎而平庸的生活中去,结婚
生子养老送终,这么忍辱负重地过一辈子,到死的时候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过了平凡的一生;如果举行葬礼,牧师也可以很贴切地提到:这个人过了平凡的一辈子,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有过任何争执,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他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如果是打定主意做一个根本不平凡的人,比如像成吉思汗或者像巴顿将军,他们都曾经在很小的时候表示过:我生来就不是为了做一个普通的人。这不是我的错,这是老天爷的错
,他没有把我生就为一个普通人。
这样的“人”做起来其实也不困难,无非是凡事都争强好胜孤注一掷,其结果要么像项羽似的一败涂地,要么像秦始皇似的成就霸业。西方有一句流传广泛的话,叫“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什么叫“偏执狂”?用咱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根筋”。“一根筋”的做人方式难吗?我认为不难。最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谦虚使人进步”,什么时候该“当仁不让于师”,换句话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平凡”,什么时候该“不平凡”。
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得太多太多。即使是关于“做人的道理”,我们也能顺嘴就说上一大串。其实,无论是“人生的道理”还是“做人的道理”,针对的都是黎民百姓的心愿——想生活得好一点,风险小一点。实在不行,来个“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也算是完满的一辈子。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打个一个比喻,他说做人和做生意一样,都是有成本的。所谓的英雄,大多数是不计算成本,他们把自己的生命都当作成本,快意恩仇痛快淋漓地挥霍生命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大多数人为什么成不了英雄呢?因为“患得患失”,在做人问题上太计较成本,结果呢就像蚂蚁一样过了一辈子,你说他委屈吧,他自得其乐;你说他幸福吧,他也有很多常规的痛苦。我的这个朋友是生意人,他的观点是“做英雄,成本太高,万一失败就没有本钱重头再来了;而做常人,小本经营,一辈子都忙忙碌碌又太平常了;最好的做人是使投入和产出有个平衡,也就是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什么叫“最小成本”?就是做一个普通的人;什么叫“最高利润”就是过着不普通的生活。所以他的做法是第一不能太另类,但是要有性格;比如说在“听人劝和吃饱饭”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之间要有一个折中,“听人劝吃饱饭”是做人成本最低的,因为不会为自己树敌,但是人生效益也不高,无非是混个“吃饱饭”;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算是高风险高产出,所谓高风险很好理解,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打算“我行我素”,你的做人成本一定剧高;而最后能否收回成本完全看“天时地利”,收回了你就是成吉思汗,有着高回报的一生,没有收回你就是刚愎自用,成者为王败者寇。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最小成本最好收益”呢?告诉你吧——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
我的朋友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做人做得圆通无碍。问他奥秘,他说没有别的,主要是一事当前先把成本考虑清楚——所谓考虑的原则其实就是既不能为了压缩成本而放弃利润,
也不能为了追逐利润而冒险追加成本。
他还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在他们公司有一个年轻人,很多人都说这个年轻人不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几次想开掉那个年轻人,后来他把这个年轻人提拔了做公关经理。但是在提拔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和这个年轻人有一番交谈,他对这个人说:其实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你让别人都意识到了你的不真
诚,这样你说的话可信度就低了,而你原本的想法是通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达到一个好的目
的,比如说使自己成为一个让人信任的人,但是显然你的目的没有达到。这就说明你的做人成本高过于你的收益了,你赔了。
据说,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公关经理,他能贴切得体地处理各种关系,
但是不会让人觉得自己世故圆滑。现在这个公关经理开始带徒弟了,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同样重要”。我个人认为他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