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云晓:青春期孩子的敏感容易使其内心受伤

(2015-06-29 23:29:14)
标签:

教育

孙云晓

育儿

分类: 我的文章

孙云晓:青春期孩子的敏感容易使其内心受伤

2014年5月1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4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报告中收集了各大媒体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在有自杀原因的57例报道中,首位的原因是教师行为失当,有14例学生因此而自杀。而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成绩下滑或考试不理想,有12例孩子因此而自杀。而这79名自杀的孩子中,有33名是初中生,占了自杀人数42%。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除强调需要加强老师的教育素质之外,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玻璃般脆弱的心?

初中生占自杀人数的大多数,可能有着其成长的特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别人注意和关心的焦点,相信每一个人都在看着自己,他们对公众场合的批评非常敏感,父母或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们感到屈辱。而另一方面因为青少年相信别人都在看着他们,也会使他们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产生一种近似个人神话的认知扭曲,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特殊的、唯一的,这种感觉会让孩子对危险的判断力下降,从而导致孩子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采取过激的行为。

作为父母,如何避免孩子因为一点挫折和失败就选择轻生呢?

首先父母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特点,满足青春期孩子爱和关注的需要,当他们在学校受到伤害或委屈时,父母首先要做到倾听,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被理解,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避免让孩子产生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所接纳的负面想法。

其次教会孩子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这是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观点,也是现实生活中孩子最需要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可能会承受许多讽刺挖苦,也可能会进行很多自我贬低,我们要支持孩子们敢于说不,敢于和不公正的命运抗争。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发挥主体性的力量,在出现侮辱时不能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而是敢于进行反驳。

实际上,这种反驳是不难做到的,因为任何对孩子的简单否定和人格侮辱都是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更不会有科学理论的支持。比如,“差生”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概念,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差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