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重庆市交警总队了解到,为保证春季学生人身安全,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即日起禁止中小学组织学生、教师集体出游,同时严禁校车用于春游、扫墓活动和跨区线运行。(4月9日《重庆晨报》)
春游是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东西。然而,近年来,出于安全考虑等方面的原因,春游这一传统的户外活动正在逐渐淡出学生的校园生活。一些学校怠于组织学生春游,这是我们熟知的,但像这样明文予以禁止,却还是第一次。将春游一禁了之,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可有关部门有想过学生的感受吗?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思维。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春天这么美,同学们都想到外面看看,取消了春游,好失望哟。"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该规定居然将教师出游也列入禁止之列。教师出游并没有安全问题,这又是为了什么呢?这显然侵犯了教师的权利。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提议,请出台此文的有关部门的所有人员,都不要外出办公,以免产生安全问题?
春游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味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性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剥夺了孩子的春游,这等于剥夺了他们心中的春天。一些家长和专家也认为,孩子们的集体春游所带来的快乐和社会交往上的一些锻炼,是家庭出游所不能给予的。事实上,教育部历来提倡学生参与春游和参与社会活动,提倡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显然,从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春游不应该简单的予以禁止,而要在加强防范、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予以鼓励和推广。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春游问题上走极端,折射的是管理的滞后和对问题的回避。对此,2006年成都3000余名中学生曾联名向学校上书,呐喊"请把春游还给我们"。
对春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稍一分析便不难看出,其缘由多半源于组织者的疏漏。不去设法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却来个难解之患一禁了之,不得不问上这作此决断的大人一声:因噎废食的故事,您听过吗?文/孙瑞灼 图/王成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