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
代沟下移 父母更需以孩子为师
2006-12-01 06:41:50 南方日报网络版
97%的父母希望孩子考上大学,54%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中学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昨天(30日)上午,正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首届青少年发展论坛上抛出的一组数据发人深思。“再过100年也不可能。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的发言掷地有声。
公共外语考试小学生成主角
残酷的学习竞争成了亲子冲突的导火索。孙云晓介绍,“现在幼儿园教小学三年级学的字。板凳的‘凳’,跳舞的‘舞’,笔划多复杂啊。天津有个小女孩,因为总听父母说要去参加名牌小学考试,夜里做梦还在说算术题,甚至出现了脱发。一检查,就是紧张所致。”
“也许你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的公共外语考试,小学生成了主角。”孙云晓说,现在北京很多重点中学招生,第一条“公共外语考试二级”,这是报名资格。有的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参加公共外语考试。一个小学毕业生要具有这样的水平才能进入重点,而且只是条件之一,你说这不是摧残儿童、制造童年恐慌吗?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孙云晓把这种现象叫做“童年恐慌”,是儿童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一种较长时间较强烈的焦虑心态。
“以前我们说代沟,是青年人跟老年人的观念冲突。”孙云晓感慨地说,现在代沟下移了。小学高年级亲子代际冲突就非常严重,到了初中就达到白热化。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被广泛误读
“这是一个童年被挤压得很扁的时代。”孙云晓说,表面上看,孩子教育抓的很紧,花钱多、时间多,名次、成绩被无限制地放大,但是真正的教育却被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更可怕的是,相当多的儿童将学习看作是一场竞争,把其他同学看作是竞争的对手,他们更关心的是与其他人的比较,总是担心不能超越别人或被别人超越,因此经常处于紧张不安之中,难以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也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口号,被广泛误解成竞争越早越好,完全背离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孙云晓说,父母首先应该发现孩子喜好和擅长什么,并对此深入了解。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适当时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特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以孩子为‘师’。“孙云晓说。
论坛对话
小小年纪会背词组未必是好事
家长:今天一早,4岁半的女儿给我打电话:“妈妈你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广州开会了。没想到,女儿反应激烈,“你是坏人,你不要回家了。”就把电话挂了。我本人也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可此时我也束手无策了。
孙云晓:太精彩了。你孩子的声音是论坛上最小的声音,却是最有力量的。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一个什么舞蹈班,却不跟他们商量。孩子一问,家长怒斥:“你懂什么?!”教育从尊重开始,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一个从小被尊重的孩子,就能学会尊重别人,就能学会独立。
家长:现在有些家长抱养一个孩子,是为了给自己的独生子女找个伴。
孙云晓:我有一个观点,独生子女的父母联合起来,以群制独,变小家为大家,变独生为群养,让孩子在共处中互相学会与人相处。
家长:有个朋友的儿子,一岁两个月,非常聪明,会念一些小词组,原来是天天去参加幼脑开发班。我就着急了,我的女儿快一岁,要不要也去呢?
孙云晓:可以进行幼脑教育,但是要讲科学。不能过于集中记忆、背诵,而要注意运用形象的游戏,发掘孩子的兴趣。事实上,知识教育过于提前进行,有可能引发儿童接受能力的瘫痪。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不要以为小小年纪会背诵词组就是好事
2006-12-01 06:41:50 南方日报网络版
97%的父母希望孩子考上大学,54%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中学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昨天(30日)上午,正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首届青少年发展论坛上抛出的一组数据发人深思。“再过100年也不可能。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的发言掷地有声。
公共外语考试小学生成主角
残酷的学习竞争成了亲子冲突的导火索。孙云晓介绍,“现在幼儿园教小学三年级学的字。板凳的‘凳’,跳舞的‘舞’,笔划多复杂啊。天津有个小女孩,因为总听父母说要去参加名牌小学考试,夜里做梦还在说算术题,甚至出现了脱发。一检查,就是紧张所致。”
“也许你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的公共外语考试,小学生成了主角。”孙云晓说,现在北京很多重点中学招生,第一条“公共外语考试二级”,这是报名资格。有的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参加公共外语考试。一个小学毕业生要具有这样的水平才能进入重点,而且只是条件之一,你说这不是摧残儿童、制造童年恐慌吗?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孙云晓把这种现象叫做“童年恐慌”,是儿童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一种较长时间较强烈的焦虑心态。
“以前我们说代沟,是青年人跟老年人的观念冲突。”孙云晓感慨地说,现在代沟下移了。小学高年级亲子代际冲突就非常严重,到了初中就达到白热化。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被广泛误读
“这是一个童年被挤压得很扁的时代。”孙云晓说,表面上看,孩子教育抓的很紧,花钱多、时间多,名次、成绩被无限制地放大,但是真正的教育却被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更可怕的是,相当多的儿童将学习看作是一场竞争,把其他同学看作是竞争的对手,他们更关心的是与其他人的比较,总是担心不能超越别人或被别人超越,因此经常处于紧张不安之中,难以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也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口号,被广泛误解成竞争越早越好,完全背离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孙云晓说,父母首先应该发现孩子喜好和擅长什么,并对此深入了解。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适当时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特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以孩子为‘师’。“孙云晓说。
论坛对话
小小年纪会背词组未必是好事
家长:今天一早,4岁半的女儿给我打电话:“妈妈你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广州开会了。没想到,女儿反应激烈,“你是坏人,你不要回家了。”就把电话挂了。我本人也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可此时我也束手无策了。
孙云晓:太精彩了。你孩子的声音是论坛上最小的声音,却是最有力量的。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一个什么舞蹈班,却不跟他们商量。孩子一问,家长怒斥:“你懂什么?!”教育从尊重开始,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一个从小被尊重的孩子,就能学会尊重别人,就能学会独立。
家长:现在有些家长抱养一个孩子,是为了给自己的独生子女找个伴。
孙云晓:我有一个观点,独生子女的父母联合起来,以群制独,变小家为大家,变独生为群养,让孩子在共处中互相学会与人相处。
家长:有个朋友的儿子,一岁两个月,非常聪明,会念一些小词组,原来是天天去参加幼脑开发班。我就着急了,我的女儿快一岁,要不要也去呢?
孙云晓:可以进行幼脑教育,但是要讲科学。不能过于集中记忆、背诵,而要注意运用形象的游戏,发掘孩子的兴趣。事实上,知识教育过于提前进行,有可能引发儿童接受能力的瘫痪。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不要以为小小年纪会背诵词组就是好事
后一篇: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给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