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文章 |
还记得冰心先生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也记得一位网友在聊天时对我说,野花应当长在野地里,所以为孩子创造一片“野地”是最为重要的!
说得多么精辟!说得多么精彩呀!
我的理解是,所谓野地就是自由的成长空间,民主的空间,信任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秘密。教育要自然和谐,也就是遵循规律,带着秘密成长就是孩子的一个规律。
有的父母懂得这个规律,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能让孩子接受的,他们也很迷惑:如果让孩子心里有许多秘密,我们怎么了解他们呢?不了解孩子,如何去教育好他们呢?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思考过的,我想告诉父母们,了解孩子并不等于要掌握孩子的秘密!如果借着了解孩子的“幌子”而让孩子把所有秘密都告诉你,那是不能成功的,可能还会造成不幸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偷看了上初中的女儿的日记,看了以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了她的性幻想。她对女儿狠狠地说:“你真不要脸,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这些问题,丢死人了!”最后,这位母亲还说要把女儿的日记告诉老师、同学。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和她妈妈争辩,可是这位母亲怎么也不道歉,而且执意要告诉学校。结果女儿被逼无奈,离家出走,母女关系闹僵了。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愚昧的,是错误的。错在哪里?第一,她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权是不能侵犯的,隐私就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第二,她不但偷看了女儿的日记,而且还还扬言把日记的内容告诉老师,那么她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女儿的隐私通告给别人,更是错上加错了。
还有一位中学生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写道:
有一个星期天,我准备痛快地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使我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可是在我玩累了归来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了。于是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
果然,日记被妈妈翻看了,并且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中的秘密,是我从来不肯泄露的私事,我从没对父母说过,可妈妈竟查了我的书包!
我又羞又愤,决了堤的泪水发狂地流!我真想大声对妈妈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爱,这是母爱吗?伟大的母爱,是了解、关心和爱护呀!我真想冲出家门,去无方,甚至想到了死……
克制住所有的念头,我慢慢流着泪去读妈妈写的话。我当时的心情,简直难过到了极点。妈妈呀,你不会知道你给女儿带来的是什么?
晚上我是偷偷哭着睡着的。第二天,刚下了楼梯我又开始哭泣,一直哭到教室门口。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行“注目礼”,我知道我的眼睛肯定哭得又红又肿。同学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哭,纷纷过来安慰我。望着他们,我哭得更厉害了。
这事一直留在心中,虽然过去好久了,但至今记忆犹新。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此以后,我极少讲话。几乎一回家就是紧关房门写作业,吃饭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把它放在同学家的抽屉里,请同学替我保管。我宁可信任同学也不信任父母!是的,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可他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事情的后果如何呢?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一点他们会给我吗?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控诉!作为父母,从中应该受到教训,其实孩子要求父母给予的信任哪怕只有一点就足够了,而许多父母就是因为这一点信任都很吝啬,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孩子的伤害是难弥补的。成年人总是认为,父母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为什么“对”的事情却换来孩子的恨呢?又为什么“应该”的事情却令孩子反感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观念问题。正是应了那句,父母的家教观念错误导致了错误的家教后果。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父母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好好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击、批评,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摘自孙云晓著《好孩子 好习惯》,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
说得多么精辟!说得多么精彩呀!
我的理解是,所谓野地就是自由的成长空间,民主的空间,信任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秘密。教育要自然和谐,也就是遵循规律,带着秘密成长就是孩子的一个规律。
有的父母懂得这个规律,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能让孩子接受的,他们也很迷惑:如果让孩子心里有许多秘密,我们怎么了解他们呢?不了解孩子,如何去教育好他们呢?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思考过的,我想告诉父母们,了解孩子并不等于要掌握孩子的秘密!如果借着了解孩子的“幌子”而让孩子把所有秘密都告诉你,那是不能成功的,可能还会造成不幸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偷看了上初中的女儿的日记,看了以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了她的性幻想。她对女儿狠狠地说:“你真不要脸,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这些问题,丢死人了!”最后,这位母亲还说要把女儿的日记告诉老师、同学。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和她妈妈争辩,可是这位母亲怎么也不道歉,而且执意要告诉学校。结果女儿被逼无奈,离家出走,母女关系闹僵了。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愚昧的,是错误的。错在哪里?第一,她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权是不能侵犯的,隐私就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第二,她不但偷看了女儿的日记,而且还还扬言把日记的内容告诉老师,那么她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女儿的隐私通告给别人,更是错上加错了。
还有一位中学生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写道:
有一个星期天,我准备痛快地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使我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可是在我玩累了归来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了。于是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
果然,日记被妈妈翻看了,并且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中的秘密,是我从来不肯泄露的私事,我从没对父母说过,可妈妈竟查了我的书包!
我又羞又愤,决了堤的泪水发狂地流!我真想大声对妈妈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爱,这是母爱吗?伟大的母爱,是了解、关心和爱护呀!我真想冲出家门,去无方,甚至想到了死……
克制住所有的念头,我慢慢流着泪去读妈妈写的话。我当时的心情,简直难过到了极点。妈妈呀,你不会知道你给女儿带来的是什么?
晚上我是偷偷哭着睡着的。第二天,刚下了楼梯我又开始哭泣,一直哭到教室门口。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行“注目礼”,我知道我的眼睛肯定哭得又红又肿。同学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哭,纷纷过来安慰我。望着他们,我哭得更厉害了。
这事一直留在心中,虽然过去好久了,但至今记忆犹新。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此以后,我极少讲话。几乎一回家就是紧关房门写作业,吃饭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把它放在同学家的抽屉里,请同学替我保管。我宁可信任同学也不信任父母!是的,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可他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事情的后果如何呢?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一点他们会给我吗?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控诉!作为父母,从中应该受到教训,其实孩子要求父母给予的信任哪怕只有一点就足够了,而许多父母就是因为这一点信任都很吝啬,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孩子的伤害是难弥补的。成年人总是认为,父母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为什么“对”的事情却换来孩子的恨呢?又为什么“应该”的事情却令孩子反感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观念问题。正是应了那句,父母的家教观念错误导致了错误的家教后果。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父母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好好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击、批评,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摘自孙云晓著《好孩子 好习惯》,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
前一篇:为人父母需要执照
后一篇:婚庆之际谁会去烈士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