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从欧洲回来,送给我的礼物,是一盒正宗而讲究的巧克力。
说“正宗”,其实任何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这个假不了。可可豆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当地居民将之烘焙、研碎,调和其他辅料,成为可口的饮品。传入欧洲后,瑞士制造商在研碎的可可豆中加入油脂、糖、牛奶……摇身变成这世界驰名,颠倒众生,脸色深沉,但美味无比的黑褐糖果。
不过“讲究”,倒是一番心思。这盒巧克力属纯味,没有其他杂物杂质。但每一块,包装纸上都印明:--65%、75%、85%、95%。深浅度不算明显,但吃进嘴里马上感受到浓度。为什么没有100%?当然,世上连真金也得99.99。
65%的口感最为“天真”,奶香甜蜜,不知人间丑恶。一尝便会爱上,最讨俏。渐进的75%、85%,便带渐进的苦涩和醇厚,在大脑中发挥的影响力也不同,你的快乐和兴奋,甚至勇气和决绝,来自如毒药般的芬芳狠辣。一盒中,前三者分量多些。95%只得一块。
后来K告知,不但有含99%,甚至还有100%可可成分的巧克力。德国和瑞士买到的Dark chocolate。
也许香港也有,不常见。相信没什么人会爱那么“黑”的巧克力吧。
K爱“黑”,但仍受不了超过90%的,因为根本不好吃--苦,而且酸得很。希望我有机会尝一下?不,谢谢了。
我们吃巧克力,为了美味、可口、刺激脑细胞、兴奋、快乐、爱情的感觉--是的,不爱巧克力,也会爱“爱情”,这是它的潜台词。
避开了苦涩和终结,正如一个不揭盅的赌局,不揭穿的谜团。心知那么“黑”,一定“苦”。但只要一天不吃,就尝不到该如何的可怕。
所以若好奇挑一块100%来尝,马上失去一切想像空间。谁会巴巴地看通看透?除非逃不了。
不甜?完全不甜?我不要。生活太苦,巧克力是用来冲喜的。不能这样。
说“正宗”,其实任何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这个假不了。可可豆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当地居民将之烘焙、研碎,调和其他辅料,成为可口的饮品。传入欧洲后,瑞士制造商在研碎的可可豆中加入油脂、糖、牛奶……摇身变成这世界驰名,颠倒众生,脸色深沉,但美味无比的黑褐糖果。
不过“讲究”,倒是一番心思。这盒巧克力属纯味,没有其他杂物杂质。但每一块,包装纸上都印明:--65%、75%、85%、95%。深浅度不算明显,但吃进嘴里马上感受到浓度。为什么没有100%?当然,世上连真金也得99.99。
65%的口感最为“天真”,奶香甜蜜,不知人间丑恶。一尝便会爱上,最讨俏。渐进的75%、85%,便带渐进的苦涩和醇厚,在大脑中发挥的影响力也不同,你的快乐和兴奋,甚至勇气和决绝,来自如毒药般的芬芳狠辣。一盒中,前三者分量多些。95%只得一块。
后来K告知,不但有含99%,甚至还有100%可可成分的巧克力。德国和瑞士买到的Dark chocolate。
也许香港也有,不常见。相信没什么人会爱那么“黑”的巧克力吧。
K爱“黑”,但仍受不了超过90%的,因为根本不好吃--苦,而且酸得很。希望我有机会尝一下?不,谢谢了。
我们吃巧克力,为了美味、可口、刺激脑细胞、兴奋、快乐、爱情的感觉--是的,不爱巧克力,也会爱“爱情”,这是它的潜台词。
避开了苦涩和终结,正如一个不揭盅的赌局,不揭穿的谜团。心知那么“黑”,一定“苦”。但只要一天不吃,就尝不到该如何的可怕。
所以若好奇挑一块100%来尝,马上失去一切想像空间。谁会巴巴地看通看透?除非逃不了。
不甜?完全不甜?我不要。生活太苦,巧克力是用来冲喜的。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