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桶”跟“马”有什么关系?

(2005-12-09 10:51:58)

  最近看到一帧新华社的图片,是个小小的粉红色马桶,内藏一颗马桶刷状的糖果。河北省唐山市一家超级市场推出的新产品,唤“疯狂马桶”,很有创意,因新鲜、有趣,吸引小朋友,成为畅销商品。

  新一代真幸福,这个马桶,是“抽水”马桶,看来清洁卫生,不致恶心。如果光是“马桶”,那就藏垢纳污,臭气熏天了。

  像我们到过江南一带,苏州古城区,民风纯朴、古老,前门朝向街道,后门靠临小河。你以为“小桥、流水、人家”好浪漫吗?下午去游逛还好,如果早上午前,老百姓习惯在河边涮马桶。“涮”之前当然得“倒”,大小二便和痰涎秽物,都沐浴在这二千多年历史,盛产美女的古城河水中了。

  涮好的马桶并列晒晾,大大小小,有木制,有红漆,有雕花……都是精致艺术品,或女人当年陪嫁之物,这嫁妆用了半生,愈用愈醇,愈有价值。一个紫砂茶壶用久了,积了一层珍贵的茶垢,马桶用久了,那层是什么?女人长年累月天天的洗涮,再脏再臭,都干干净净迎接新天,晒晒太阳,又拎回家中,一家大小使用。青春岁月,繁华日子,就此过去,不再回头。

  据说八十年代,光苏州老城就有马桶十万只。经过时间和科技的洗礼,目前誓不低头,依旧为人民服务的还有两万。家中无法安装抽水马桶,又无其他排污管道,河边涮马桶是唯一出路,政府认为影响环保,污染市容,定出罚款五十到五百元的条例,我们看来,不可思议,又为同胞抱不平——马桶是天天使用的必需品,难道天天罚?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没抽水去污之前,人把粪便倒到哪儿去?……

  写到这里,我忽然有个疑问,为什么盛载粪便的桶,不叫“牛桶”、“猪桶”、“鸡桶”、“羊桶”,而叫“马桶”?是盛马粪的桶沿用至今?它有些别名:“杓桶”、“杓盆”、“尿桶”、“亵器”、“清器”、“夜壶”、“夜净儿”、“尿瓶”、“净桶”、“溺器”、“屎坑”、“茅厕”、“茅房”、“茅坑”、“便盆”……慈禧太后那个还称“如意桶”(桶底储黄沙,上注水银,粪溺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外施宫饰绒缎,成一绣墩,极尽奢华)……咦?同“马”何干?

  追溯一下,原来最早最早,此物唤“虎子”。

  有几个典故:

  (一)神鸟之山,有兽王,名曰“麟王”。此兽欲溺,老虎以口来接它的小便,所以称“虎子”。你看,连猛兽也臣服,还干出那么委屈承欢之事,不知是麟主特别威风,抑媚主的行动无耻了。

  (二)汉朝宫廷用玉制成一个便器,曰“虎子”,由一位拜“伺(侍)中”之职的官员拿着,侍候皇帝方便。皇帝的屁股坐在老虎嘴巴上,以示天威,也可随时随地被承接。

  (三)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

  根据这些说法,“虎子”是自大的凭证,那么何以沦为“马”?

  就因为封建思想荼毒。

  到了唐朝,李家登上宝座,高祖李渊的祖父名“虎”,故“虎”字成讳,不许说,不许写,否则犯“大不敬”之罪,连乡野老妪亦懂得避忌,一律改称“马子”,再演变成“马桶”。

  与“马”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逃避处分的代号。没想到今时今日,中国某些可怜的老百姓,还是因一马桶”而招罚的。

  但看“马子”二字,又有联想——本人真是好事之徒。

  “马子”在历史上是便器,但台湾俚语,对亲密男女朋友的称呼,“我的马子”即是“我条女”。“我条仔”则是“凯子”。“泡马子”、“吊凯子”是否带点侮蔑性?可见目为“公厕”,为占便宜,并非真心所爱。

  台湾男人的历练是:

  “拜过把子 当过混子 泡过马子 做过凯子 吃过丸子 挨过刀子 打过条子 戴过铐子 下半辈子 攒点票子 买幢房子 搞辆车子 娶个妻子 不要儿子 怕像老子……”

  由一颗糖果,竟然牵连到人生一阕悲歌?意想不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耳坠》
后一篇:水瓶座自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