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请你自己也“慢一点”!

(2017-01-03 13:50:44)
标签:

杂谈

咚姑娘的童年,一直都挺不得满足的。

十个月,想学走路,颤颤巍巍刚扶着书架站起来,刚好被妈咪看到,噗嗤,她妈大手一挥摁着脑袋就把人姑娘摁下去了。

好言相劝:“咚咚啊,多爬爬啊,不着急走路,爬爬协调性好!”

还拿自己举例子:“你看,你姥姥总说你妈协调性不好打小不会跳舞,就是因为从小不会爬,你可不能重蹈妈妈的覆辙,知道吗?”

咚姑娘眨眨眼,再眨眨眼,流着口水笑了。

就这么多爬了三个月。三个月里,每次站起来都被摁下去,站起来摁下去……摁着摁着也摁习惯了。

直到搬新家。

妈妈在新卧室里收拾衣服,突然觉得腿边有什么东西在动,一扭头,咚姑娘站在旁边,拉着妈妈的衣角,咧着嘴笑。眼见她妈突然伸出手,咚姑娘好机灵,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跌,爬起来再跑,一口气跑到北阳台。

这二十多步逃命一样的奔跑,从此开启了咚姐直立行走的生涯。

后来有人问:“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大人是不是特别累?”

咚妈特别懵懂地答:“他们不是自己就能学会走路吗?累得着我吗?”

……咚姐从旁边飘过去,没搭理她……


后来上幼儿园。

姥爷急,总问:“咚咚认识几个字啦?”

她妈从视频里哼:“一个都不认识!”

“怎么不认识字呢?今天我们去超市看见一个小孩,比咚咚大不了多少,认识很多字。”姥爷叹息。

“认识那么多字干什么?认识字就不看画了,我买那么多绘本当摆设的啊?”咚妈义正词严,“先看画,看明白了再说!”

于是,咚姑娘就像文盲一样长到五岁。

这期间娘俩重点分析:这本,油画风格,看,纹理,是粗的油彩,拿个油画棒感受一下;这本,水彩风格,颜色浓淡相宜,水性颜料,会自然晕染;这本,彩铅;这本,木版画;这本,光线的运用很有特点……

面对小盆友们奇妙的解答,那时我想:或许,文字是带有暴力性的因素,禁锢了我们对这世界千奇百怪的揣测。


终有一天,这个小姑娘爆发了:五岁半,她疯狂地打听生活中遇见的每个字的读音;六岁,她开始模仿这些字的写法;六岁半她上学了,开学前一天兴奋地拿着语文课本,把所有课文流畅地读了一遍……

我震惊了,给了她几本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书:《青鸟》《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她一页页翻下来,在没有标拼音的书页上,每页最多一个字不认识,还是多音字或生僻字。

那时,我开始觉得,许多事,水到渠成。


上学后,咚姐很喜欢做数学题。

有天回来告诉她妈:“某某的妈妈给他买了黄冈小状元!”

黄冈小状元是个什么鬼?学习机?

她妈又懵懂了。

上网查,噗……瞬间刷新一个学渣的认知——敢情,“黄冈小状元”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语文卷子!娘啊,我上次遭遇“黄冈”这两个字时是高三啊!为什么我高三才做的卷子,我女儿小学一年级就要做?!

顿时觉得青春好残酷。


但她想要,就买了。

当当好强大,两天就到货,我翻翻,哟……看不懂。

你别嘲笑我,不信你试试——数都会算,但算法都不对……这种悲催感真是能毁灭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尊严。

但好在咚姑娘上课听讲很认真,我看好她的笃定——她说计算得对就肯定是对的(反正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错的)。事实证明她还真是说对了,所以后来,我就觉得,我的数学渣,是她自立自强的源头……

嗯,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可是我不想让她做太多习题——依我这些年来对她深深的了解,这孩子好奇心旺盛,还不太会克制自己的需求,结果就使劲儿吃,但一口气吃多了就会吃腻,所以得悠着来。

说到底,我最怕的,不是你数学不好,而是你失去对逻辑推导、探索未知的兴趣。


说到兴趣,想起呆哥曾经问过我:“你不觉得做数学题很有趣吗?使劲儿思考很久,画图,验算,试验很多种可能,最后题目被解出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太爽了!你不觉得很快乐吗?”

当时我木着一张脸,特别淡定地答:“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解出来过,所以不知道什么是快乐。”

噎得他接不下去了,哈哈哈。

但我希望咚咚能把快乐延长一点。

所以我跟她说好:卷子一周最多做一套,周末做。

结果,她特别期待,默认做卷子是对她的奖励……

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歪楼歪成这样,反正可能就是匮乏吧,总也不被满足,就总觉得饿。

挺好,咚,妈妈希望你此生都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未来也是如此——倘若一段时间不吸收有效知识,会觉得饿。

就像今天的妈妈一样。


结果,后来,咚姑娘就回来告诉我:“妈妈,某某和某某某都说想来我们家做孩子。”

我惊了,“为什么?”

“因为他们说我不用做卷子,某某说他妈妈每天让他做好几套卷子……”

我突然接不下去了。


今晚,我们一起背古诗。

咚姑娘指着资料跟我说:“要背到《早发白帝城》。妈妈你说诗的名字,后面我自己就能背了。就像老师抽查一样。”

我点头。

她又眨着大眼睛,用恳求的语气补充一句:“妈妈,如果我哪首诗背得不熟练,你能陪我多复习几遍吗?”

我竟无语凝噎。

我看着我的咚姑娘,觉得这一定是老天爷给我的恩赐。

是的,按照我对基因组合的分析,我觉得这个姑娘未来的成绩应该很一般。

因为她不仅没有超常大脑,而是正相反,她天资泛泛、脆弱敏感,她有过强的自尊心,这些都需要我不露声色地去调节感染。

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告诉她:你已经比同年龄时的妈妈精彩多了,不要太过苛求自己。但是,请你一定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因为,爱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爱生活。

说得多了,连四岁多的弟弟叮叮都知道下半句,一板一眼地学,“对的,爱生活才不会一次考不好就跳楼!”

他妈笑喷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秀女儿的嫌疑?

不,其实恰恰相反:每次考试都得满分的真就是那几个每周要做十份卷子的孩子,而我的咚姑娘却也有带着一张画有叉号的卷子回来改错、模仿练习的时候——其中100%是因为粗心大意看错了题目。

这个倒是很像我了,我很欣慰。

我更欣慰的是她一贯自立自强,不用我出题、画图,都是自己给自己画一堆苹果、星星什么的,自己出题自己练。

尽管,下次,可能还是会看错。

最要命的,是她连续两次把17 2算成15——我看着两份卷子哭笑不得,这个17看起来真是咚姐的魔咒!

不过当我把两份卷子摆在她面前,高兴地跟她分享我关于魔咒的发现时,她自己也惊呆了。

从那以后,她审题要认真多了。

行!有进步,就好。


那么,我不担心她的未来吗?

怎么可能。

我担心她长到18岁,要高考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

我担心她20岁读大二,却不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自己的专业课;

我担心她22岁快要毕业了,两手空空什么积累都没有,四处碰壁还埋怨这个世界不公平;

我担心她25岁工作几年,没找到奋斗的方向反倒按部就班只会打卡,就这么弄丢了自己;

哦对,或许这时她在读研究生,但我怕她只是为了晚点踏上社会,只是为了在象牙塔里逃避……


我对她的期待,是她能一直、一直,把求知作为乐趣,把解惑当做惊喜,明确并坚持自己所爱,用合理而科学的方式积累点滴收获。

哪怕舆论、环境、校园文化的影响如此巨大,巨大到她太容易被携卷着,为了成为一个好孩子而奋力奔跑,直跑到忽略了路边美丽的风景……

所以,未来十几年,我致力于传达给她的,是我最感到满足的、属于终身学习的幸福感——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长达一辈子的事儿,所以,拼的是耐力,不是爆发力。


我说过,我希望成为她一辈子都谈得来的妈妈。但,她也得知道,她想成为我一直都觉得谈得来的女儿,也并不容易。

因为,那绝不是一周十套黄冈小状元就能换来的。 

所以,我的孩子,你可以慢一点。

只要你沿途欢天喜地,只要你路上笃定前行,只要你走着走着就变得越来越平和、从容、坦荡……那是我最乐意看到的事。


你知道吗,从一开始到现在,我都特别庆幸,能成为你的妈妈。

我的咚,认识你,我很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