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读写写 |
《我与地坛》——听课笔记
期中考试一结束,就到了学校的公开课展示时间。
“聚焦课堂,启动兴趣”,是这次公开课举办的主题。由于这两年学校新招聘进来的老师比较多,公开课的开展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平常没理由去听 别的老师讲课,听听公开课,对我来说,也就更为重要。毕竟,在学校里混,如何上好课是最为重要的。而这也是我很希望自己能懂得的。
今天我听了三节课,一节英语,两节语文,都是由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上课,很有价值。其中有一节语文课的课题是《我与地坛》,由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上课。
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也很重视,为此都会提前作好精心的准备工作。而我,为了更好地“听懂”,也找来《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来看。史铁生的文章,在这之前,大概我只是在文摘上看过《合欢树》,对这位作者也不太了解,不过,《合欢树》,真的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字也很优美。甚至帮助过儿子完成他的一篇作文《拍合欢花》——因为史铁生的文章中,提到过“含羞草”与“合欢树”的不同,这一点正好讲给儿子听。在网上查找到了《我与地坛》,我简直是很兴奋地一口气读了一篇,那可是一万三千多字呢!很想买一本书来保存着,可惜逛了好几大书店都没得卖。。。。
我所读到了“史铁生”,《我与地坛》,是文字的优美,叙述的含蓄与内在的张力。整篇文章,文字其实很朴素,叙述得也很平淡,就感觉是一个人坐在公园里某处树荫下,安安静静地用心观察着周遭,再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感。因为内心的安静,所以愈显得眼睛的灵动,他能看到许多别人无法看到的独特景致。读完我想,十五年啦!一个人如果十五年如一日地浸淫在某种事物之中,是什么概念!!作者十五年的经历、思索、感悟,凝结成这一万三千多字,每一个字里,聚结了多少能量?
当然,我读,只是一种兴趣,如果一位语文老师把这当成一篇课文讲给学生听,会去怎样讲解呢?而作为高中一年级,十五岁左右的学生,又会有些什么样的感想?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作为现代散文名篇,仅选入了第一节、第二节。这次语文老师所讲的主题是《珍爱生命》,作为导入,开始是一段诗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热爱生命》。然后切入今天要讲的文章《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史铁生,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以他对生命的热爱,奉献给世人许多优秀的篇章。这时,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找出为什么要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
接着细析文章。写景,提问: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失魂落魄”的心境?哪些景致体现了“并不衰败”?让学生齐声朗读体现这些方面的文字。
带着对生命的感悟,作者思考了些什么问题?“该不该去死?” “为什么要出生?” “怎样活?”提问学生对此的感悟。……
一、导入:提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我与地坛》的内容。
二、由听一首诗歌引入“生命”的话题。
《热爱生命》
史铁生
三、快速浏览文章,带着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
屏幕提示上节课的一些字、词;
四、学生回答:1,“荒芜但不衰败”;2,“废弃与残废的同病相怜”;3,……;4,在“地坛”里悟出了生命的真谛;5,……
五、写景:由哪些景致体现了“并不衰败”?用了哪些词语?
细析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失魂落魄”的心境?剥蚀
齐读一段“并不衰败”的文字;
小昆虫:蜂儿
草木竟相生长;园子荒芜但不衰败;
六、带着对生命的感悟,作者思考了些什么问题?
“该不该去死?”
关于“怎样活”,作者都用了哪些景致来描绘?
落日
七、学生的感悟;
抽问几个学生。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
八、总结;作业
这也是我听的“热闹”吧!毕竟我不懂得“大纲要求”,“高考考点”等等。但我知道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且大都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要点。老师的讲解也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末了,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时光。再写一篇景由心生的文章。
我听后,再读一下这些文字,更觉得字字珠玑。
阅读,就是与作者的文本沟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个人的生命阅历不同,因此所能感悟到的作者的心境也就不同。但作为语文教学,有时就是“扣字眼”。用了一些什么词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这是需要阅读中细心去体悟的。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也无处不在表达作者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历程,这也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去玩味的。散文,每一处都是“细节”,因此也只有在一遍一遍的反复阅读过程中,才能慢慢融会在心。
结合我们自己的写作实践,也可以得出,只有我们当真正用心于某件事物时,才能写出“心中所感”。在写作过程中,时常会“字斟句酌”,而我们日常积累的好词好句多了起来,这样的斟酌也会更多;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当再读一遍自己所写的文章时,又会觉得换一种说法,是否更为恰当、贴切?也许有所增删,而在反复吟味中,内心里则会涌出许多前尘往事或对未来的遐想……
现在语文很重视“延伸阅读”,而当我们在感受到某位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之美后,则更想读到他写的别的文章,甚至见到别的作家所写的相关文章,也会欣然读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