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情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唯有爱能抵抗死亡!

只有爱情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唯有爱能抵抗死亡!
爱神陈保才
看了电影《苦妓回忆录》,也就是马尔克斯的小说改编的——这本书还有一个译名《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我觉得这个虽然长一些,但准确一些,苦妓回忆录有点像艺妓回忆录,字面上看,是写女人的,但本书是写作家自己的,所以用苦妓形容,但准确的表述还是《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我为什么如此较真这个名字呢?因为名字往往能看出一个作者的本意,一如君特格拉斯的回忆录剥洋葱,他是想摊开一切,给众人看,所以当大家知道他年轻时为纳粹服务过时都声讨他,但对格拉斯来说,他必须说出这个实情,哪怕它会毁掉自己的半世声誉。
也就像杜拉斯所说,年轻时该写的都写了,关于殖民地的那一些生活记忆,人与事,但有一部分是她刻意隐藏的,那就是与中国北方男人的不可告人的爱恋,她以之为耻,所以绝口不提,直到1972年,那个北方男人到法国,给她打电话,他说,我始终爱你,比以前更加爱你,我无法不爱你,此刻,年岁渐老,她终于放下心防,决定将这一段秘密公之于世,这就是《情人》的写作动机。诚实如杜拉斯,年轻时的写作也是要在道德范畴以内的,而只有此时,半生沧桑之后,她才感到,她必须面对自己的过往,这种诚实需要勇气,也是好作品的底气。
一如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惊人,是因为他如实地写出一个复杂的灵魂,嫉妒,虚伪,善变,虚弱,勇敢,执着,偷盗,奸情,所有人类会犯的错他都会,不拔高,不美化,这比余秋雨的自传《借我一生》强一万倍。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更容易明白马尔克斯的出发点,他要写的也是一个老人的诚实,虽然我们觉得作者名满天下,是举世公认的牛逼作家,但他的人生有没有缺憾呢?或许是有的,在小说里,作者终生未婚,年少的时候眷恋母亲的美丽,被父亲斥责绅士不会偷看自己的母亲,不管她有多美,但作者并无长进,还找了一个年长的黑人妓女,在自己十来岁的时候就结束处男,后来爱上一个女人,似乎家境也不错,但他却临阵逃脱,父亲说你不说做一个绅士,但至少该像一个男人,然而没用。未婚妻的家人在房子外面围剿,让他承担,但他却不敢走出来。
他夜夜笙歌,似乎只想短暂的快活,寻求刺激,窑子固然要逛,各种露水姻缘也照玩不误,而且,他有个癖好,将所有上过床的女人都标记在日记里,年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境,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几百个那么多——514个,这估计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男一号的原型。
如果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少年至中年的马尔克斯,那么《苦妓回忆录》则是老年的马尔克斯。他那时候已久不光顾窑子,小说开头是:他快九十岁了,为了庆祝自己的九十岁生日,他打算送给自己一个处女,让自己狂欢。于是,他给以前经常联系的老鸨打电话,对方说你消失了二十年,可见中途作者是消停过的,但如今确实老了,也许内心有什么让他不安,于是,他想放纵一下。
看起来像是为老不尊,但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电影的评论里有网友不理解,还有人说看到糟老头子糟蹋少女,感到很恶心,这估计是个女网友。其实,我看到的时候反而觉得,作者的动机非常好理解。垂垂老矣,久不干那事,而当意识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人世时,他当然想体验生命中最激动的感觉,这就是对恋爱的感觉。小说里主人公自己说了,他一生好像没恋爱过,虽然有无数女人,但却没有动人的初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种遗憾那么真实——曾有两个即将五十岁的男人跑来找我倾诉,他们功成名就,但就是没谈过恋爱,感到自己青春消逝,所以想找个人恋爱,弥补那种缺憾,要不然,生命就真的完结了,而这种遗憾将带入坟墓。只可惜,他们是已婚人士,没有人可以帮到他们。马尔克斯也是这样的感觉,并无崇高的目的。每个男人到了那个年龄都会想自己一生错过了什么,沧海桑田,大风大浪,见过世面,什么滋味没尝过,然而,也许,真挚的恋情他真的没体验过。
这种原因也许是社会的,比如动荡的时局,也许是时代的,比如那两个找我倾诉的企业家,他们是真的没机会,父母之命相亲介绍然后就结婚了然后就一辈子了;但马尔克斯的也许不一样,他的童贞给了妓女——让我想起了陈冠希,好像第一次也不是少女,性格又大大咧咧,这注定他年少时对爱情是不在意的,只要有性就可以,从他拉起洗衣妇就后入的行为看,他应该是放浪的,远谈不上绅士,更奢谈深情款款,所以粗犷的记者到老都怀念的是那种青梅竹马或者怦然心动。他从来不缺性,也非常容易得手,但真正让他刻骨的纯爱,没有。所以,他在雏妓身上找到了那种感觉,一切只因她太小,也只因为她太朴素,太穷。
作者说他找到了感觉,而结局雏妓似乎也对他有了爱,我们只能说,这是作家的异想天开,那种情境下,一个14岁的少女怎么可能对一个90岁的老人产生爱情?这是作家的自我安慰?不过,也许一切都有可能。为什么不呢?他那么德高望重,依然那么激情澎湃,而她涉世未深,好奇?崇敬?度过了最初的担心被强暴或者死掉种种危险之后,他发现这个老人是安全的,孤独的,真诚的,所以投入了她的真诚作为回报?
有人觉得这是作家的男性角度,比如,故意虚化了雏妓的形象,若有如无,好像没有主动权,而且一切让作家任意妄为,但我想,每个男人都有这样的狂野和幼稚吧,不管他多老,一如那个段子,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人,告诉他一起去泡妞,他立即坐了起来。哪怕七老八十,哪怕疾病缠身,他也依然不改男儿本色。
马尔克斯写这本书时77岁,书中主人公90岁,在书里主人公度过了90岁生日,并且自信可以活到100岁,而现实里马尔克斯87岁去世,我完全可以理解,马尔克斯在77岁时拥有的那种关于90岁的想象,那是一个男人最真实的想法。
小说最后,作者安排雏妓也爱上了老人,于是老人感到了爱情的光辉,他的人生重新得以救赎,他看世界的眼光变了,变得更美好了:
“清晨六点五十分,我的家沉默而有序,正要披上幸福霞光的色彩。达米亚娜在厨房放声歌唱,而那只起死回生的猫在我的脚踝旁卷起了尾巴,跟着我走到书桌前。当我整理自己那干枯的纸张、墨水瓶和鹅毛笔时,太阳在公园的巴丹杏树林与内河邮政船爆射出了光芒,那艘船因干旱迟到了一个星期,正咆哮着驶入港口的水道。终于,真正的生活开始了,我的心安然无恙,注定会在百岁之后的某日,在幸福的弥留之际死于美好的爱情。”
这也正印证了我看电影时的感觉,电影里老人年轻时的一个相好告诉他,不要像一个祖父一样多愁善感,要用一用你裤裆里的东西,因为那是上帝看你没种和懦弱而特地赠与你的东西,鼓励他为爱干一场,在奇迹之前别死去,这种鼓舞让本已意志消沉的老人再次鼓起斗志,是不是很励志?而老人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说,以前只觉得为爱而亡是诗歌里才有的,现在他体验到了。
所以,我宁愿将这部电影(小说)看做是对爱情的一次礼赞,为它你甘愿牺牲所有,而不是许多人理解的恶心和变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甚至喜欢这部电影,尽管他晦涩,灰暗,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靓丽的风景,甚至没有动人的台词,然而,它到底是赞美了爱情,这也许是作家最后的童贞吧。
我也喜欢这电影的结局,老人几经寻找,终于找到少女,少女爱上老人,老人兴奋而激动,他昭告天下“我为爱发疯了”;远方一个回声,“不是发疯,是痴呆”;老人说,“也许吧,但从这天起,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你听到了吗?”这才是真实的吧。
有时候,只有爱情能改变潮水的方向!
https://mail.qq.com/cgi-bin/viewdownfile?f=CE0F5C941EAF30D0005D5B074BAD226851912C365C3D2D880959BA65E1BDC4865F5CBA4602D928C47E6D1AA90FA0BB7573F1CAADA1A190DE1FD38EB2EFD50406E7B03E1F9A01BB851835B5FAEB5BC715F8E7B30B80A4EC2F8828D2DB0773A542200BA72AEF7B79B16DD719A13CC7F6DA68661AD9120069BBA9AD960B0A839ED6AC486CDA28DBBDA2&nf=98FB25A9F74540D928B0E9F1BA746975E01C0EE3D25F6A61&sid=9BS511McuS2YkxJK
陈保才,爱神,情感教父,实战派顶级婚恋专家,畅销作家,江苏卫视《蒙面歌王》凤凰卫视《社会正能量》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香港卫视《东边西边》腾讯视频《夜夜谈》等多家卫视特邀嘉宾。
给你全球华人最独到的爱情智慧,让你迅速获得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
新书《亲密是孤独最好的解药》正在各大平台热卖!
免费情感咨询请加微信公众号:爱神保才;后台留言;
一对一付费情感咨询、恋爱脱单,婚姻幸福等一切难题请加微信:aishen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