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华尔滋

标签:
情感 |
味蕾上的华尔滋
2014-04-25 01:34:29 来自:
斗樱
恋上你的味儿的评论 http://img3.douban.com/pics/nst.gif 3
恋上你的味儿的评论 http://img3.douban.com/pics/nst.gif 3
作者的吃,吃的是浪漫,吃的是情调。借吃言事,说的也不过是红男绿女、风月情浓。作者的文笔不差,选材也很讨巧,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题材怎能不讨巧呢?
吃的倒是挺时髦的,也算是给读者增长见识了吧。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这个内容未免写的过于小资了一些,过于注重文字的美感,过度煽情,总归是写的太过刻意。文艺气息过重,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看作者其文,犹如去高档西餐厅吃饭,气氛倒是罗曼蒂克的,但是精美的装点之下,总感觉菜品的分量不足。吃的虚头巴脑的,不过是糊弄糊弄嘴巴。浪漫过后,回家还得自己泡包方便面,要不然就只能抱着空荡荡的肚子入眠了。对了,就像是作者形容怀石料理,——本来也不是给客人吃饱的。
爱情总归是件浪漫的事儿,所以,就算是在滴水成冰的大冬天两个人分食一个烤白薯,也是浪漫的。当然,当爱情的狂躁褪去,再回头看看,可能你就该觉得傻逼了。不过,虽说人的记忆虽然不大牢靠,但是味觉的记忆倒是很牢靠的。在所有感觉记忆中,气味感觉最不容易忘记。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嗅觉和味觉产生的记忆联想却能令人记忆长久,甚至,在你年老记忆衰退记不清当年和你谈恋爱的女孩名字的时候,你仍然能够忆起那个时候烤白薯在舌头上的甘甜。
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爱情倒未必是浪漫的,男女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很现实,不过是欲望的供需关系。饮食倒是可以如此浪漫,因为人们有时候品味的未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重要的反倒是当时的心情。所以,在作者看来,食物和佳人也恰当仿佛。
这样看来,家常菜再好吃也不对路啊,难怪书里那么多对红酒、外国美食的溢美了。虽然家常菜就像白水那样,谁也离不得,但总归是太过平淡乏味。而舌尖上的味道,就该像是一曲华尔兹,要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长裙翩翩,对了,还得要一双高跟鞋,在乐队伴奏悠扬的乐声中起舞,那才叫对路。如果是穿着T恤牛仔,和超短裙波板鞋的妹子,在街边随着音响中传出的乐声晃动身躯,那就叫街舞了。太他么的下里巴人了。一点也不浪漫,不小资么(﹁”﹁)就算是喝的薰薰然,光着脚在舞池中独舞也比这个强啊~!
这个有着【细腻温婉内心的食草男】作者,据说还是安徽人。虽然我觉得不像。话说我一直没觉得安徽人就该是豪爽来的,想想看那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筑风格就知道了,但和地域无关,感觉作者这样的性情,这样的品味,难怪也只能去关注两性心灵和情感了。若说硬是要和地域扯上关系的话,作者到更像是上海男人。都是给人一种很会过日子的居家感觉,小资的格调,生活习惯方面还带着那种海派的时髦味道。如果是安徽男人,口味不是该更传统些吗,反正安徽可没上海那么多的外国餐厅。
作者的观点不过是一家之言,看看倒也无妨,也算是“兼听则明”了。就像是那篇【葡萄美酒女人心】,其实就个人看来,作者笔下【喜欢喝葡萄酒的女人】可未必就会是“喜欢品葡萄酒的女人”呢——前者喜欢喝,也许只是为了在西餐厅的烛光下,就着水晶杯啜饮的那份情调,令人不饮自醉罢了。
说起来,和最喜欢吃桃子的作者不同,我是不大喜欢吃桃子的。大概是因为桃核啃不干净的缘故。当然,容易啃干净桃核的黄桃又另当别论了。只是总觉得桃子的汁水多,每次都要淌得一手,粘粘的汁液光用纸巾擦也不舒服,还不如去洗下手倒是要更方便。只要吃了不会弄得满手汁液的水果,我都很喜欢吃,相较之下,大概会更喜欢吃西瓜那类的水果吧。每次吃的时候,一切半个,用勺子慢慢挖着吃,总要吧把剩下的瓜皮刮得干干净净的才好。然后,母亲就总会说西瓜皮先别扔,留着让她切瓜白下来拌小菜,但往往西瓜皮在厨房甚至是冰箱里放到臭也不见她动手。
大概,对她而言,如果我“懂事”,就该主动做了吧。但是,全家只有她会吃西瓜白,而她也不是真心爱吃的样子,完全是属于那种觉得“可惜了了”的老派想法。反正,既不是真喜欢吃,也不是真的觉得可惜,想吃就自己动手吧。就像是我以前小的时候,她对我那样。
因为她自己不吃牛肉,即使我是极爱吃牛肉的,居然也没能在自家里吃到过一次牛肉。少数吃过的那几次牛肉,还都是在外边参加聚会时吃到的。直到我后来大些,她掏钱让我出门跑腿替她买菜,我才拿着钱自己买的牛肉,为了不“可惜了了”,她才不得不给做给我吃。再后来,我大到到能够自己做饭了,偶尔市场里牛肉降价让她遇到,她也会带回来些让我自己做着吃了。
现在每每听她在那儿掰扯些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就感觉特别腻烦。听她的说法就好像她多么的大公无私了,事实上,只是因为她当年的成长环境把她给养歪了。那种所谓极度公平公正的贫瘠土壤,却栽培出大量这些极度自私自利的怪物——在他们而言,我为人人,自然也应该人人为我。所以,我的东西就是兄弟姐妹的,同样的,兄弟姐妹的东西就该是我的。倒霉的自然是他们的亲朋好友,祸害的自然也只能是他们的儿女,否则,你以为谁会忍着他们!
其实,人谁不自私,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自私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被承认的自私。说是那些大公无私的英雄人物,事实上,他们对这个国家是不自私了,但是他们对他们的亲人而言,是否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私了呢?
PS.【】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吃的倒是挺时髦的,也算是给读者增长见识了吧。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这个内容未免写的过于小资了一些,过于注重文字的美感,过度煽情,总归是写的太过刻意。文艺气息过重,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看作者其文,犹如去高档西餐厅吃饭,气氛倒是罗曼蒂克的,但是精美的装点之下,总感觉菜品的分量不足。吃的虚头巴脑的,不过是糊弄糊弄嘴巴。浪漫过后,回家还得自己泡包方便面,要不然就只能抱着空荡荡的肚子入眠了。对了,就像是作者形容怀石料理,——本来也不是给客人吃饱的。
爱情总归是件浪漫的事儿,所以,就算是在滴水成冰的大冬天两个人分食一个烤白薯,也是浪漫的。当然,当爱情的狂躁褪去,再回头看看,可能你就该觉得傻逼了。不过,虽说人的记忆虽然不大牢靠,但是味觉的记忆倒是很牢靠的。在所有感觉记忆中,气味感觉最不容易忘记。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嗅觉和味觉产生的记忆联想却能令人记忆长久,甚至,在你年老记忆衰退记不清当年和你谈恋爱的女孩名字的时候,你仍然能够忆起那个时候烤白薯在舌头上的甘甜。
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爱情倒未必是浪漫的,男女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很现实,不过是欲望的供需关系。饮食倒是可以如此浪漫,因为人们有时候品味的未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重要的反倒是当时的心情。所以,在作者看来,食物和佳人也恰当仿佛。
这样看来,家常菜再好吃也不对路啊,难怪书里那么多对红酒、外国美食的溢美了。虽然家常菜就像白水那样,谁也离不得,但总归是太过平淡乏味。而舌尖上的味道,就该像是一曲华尔兹,要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长裙翩翩,对了,还得要一双高跟鞋,在乐队伴奏悠扬的乐声中起舞,那才叫对路。如果是穿着T恤牛仔,和超短裙波板鞋的妹子,在街边随着音响中传出的乐声晃动身躯,那就叫街舞了。太他么的下里巴人了。一点也不浪漫,不小资么(﹁”﹁)就算是喝的薰薰然,光着脚在舞池中独舞也比这个强啊~!
这个有着【细腻温婉内心的食草男】作者,据说还是安徽人。虽然我觉得不像。话说我一直没觉得安徽人就该是豪爽来的,想想看那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筑风格就知道了,但和地域无关,感觉作者这样的性情,这样的品味,难怪也只能去关注两性心灵和情感了。若说硬是要和地域扯上关系的话,作者到更像是上海男人。都是给人一种很会过日子的居家感觉,小资的格调,生活习惯方面还带着那种海派的时髦味道。如果是安徽男人,口味不是该更传统些吗,反正安徽可没上海那么多的外国餐厅。
作者的观点不过是一家之言,看看倒也无妨,也算是“兼听则明”了。就像是那篇【葡萄美酒女人心】,其实就个人看来,作者笔下【喜欢喝葡萄酒的女人】可未必就会是“喜欢品葡萄酒的女人”呢——前者喜欢喝,也许只是为了在西餐厅的烛光下,就着水晶杯啜饮的那份情调,令人不饮自醉罢了。
说起来,和最喜欢吃桃子的作者不同,我是不大喜欢吃桃子的。大概是因为桃核啃不干净的缘故。当然,容易啃干净桃核的黄桃又另当别论了。只是总觉得桃子的汁水多,每次都要淌得一手,粘粘的汁液光用纸巾擦也不舒服,还不如去洗下手倒是要更方便。只要吃了不会弄得满手汁液的水果,我都很喜欢吃,相较之下,大概会更喜欢吃西瓜那类的水果吧。每次吃的时候,一切半个,用勺子慢慢挖着吃,总要吧把剩下的瓜皮刮得干干净净的才好。然后,母亲就总会说西瓜皮先别扔,留着让她切瓜白下来拌小菜,但往往西瓜皮在厨房甚至是冰箱里放到臭也不见她动手。
大概,对她而言,如果我“懂事”,就该主动做了吧。但是,全家只有她会吃西瓜白,而她也不是真心爱吃的样子,完全是属于那种觉得“可惜了了”的老派想法。反正,既不是真喜欢吃,也不是真的觉得可惜,想吃就自己动手吧。就像是我以前小的时候,她对我那样。
因为她自己不吃牛肉,即使我是极爱吃牛肉的,居然也没能在自家里吃到过一次牛肉。少数吃过的那几次牛肉,还都是在外边参加聚会时吃到的。直到我后来大些,她掏钱让我出门跑腿替她买菜,我才拿着钱自己买的牛肉,为了不“可惜了了”,她才不得不给做给我吃。再后来,我大到到能够自己做饭了,偶尔市场里牛肉降价让她遇到,她也会带回来些让我自己做着吃了。
现在每每听她在那儿掰扯些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就感觉特别腻烦。听她的说法就好像她多么的大公无私了,事实上,只是因为她当年的成长环境把她给养歪了。那种所谓极度公平公正的贫瘠土壤,却栽培出大量这些极度自私自利的怪物——在他们而言,我为人人,自然也应该人人为我。所以,我的东西就是兄弟姐妹的,同样的,兄弟姐妹的东西就该是我的。倒霉的自然是他们的亲朋好友,祸害的自然也只能是他们的儿女,否则,你以为谁会忍着他们!
其实,人谁不自私,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自私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被承认的自私。说是那些大公无私的英雄人物,事实上,他们对这个国家是不自私了,但是他们对他们的亲人而言,是否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私了呢?
PS.【】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前一篇:吃到一块儿,才能爱到一起
后一篇:“美女,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