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对爱情的救赎!
(2013-10-11 12:06:06)
标签:
情感 |
美食的救赎
陈保才专栏
不过,这确实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美食作品,里面没有帅哥美女,像蔡澜那样的必须是美食美酒美女美色浪漫饕餮之旅,或者美女私房菜这样的路数在这里全都看不出。导演撷取一个孤独的中年男人,开杂货店,每天无聊到要亲自送货给订货的人,并与之晤谈,他饥饿之时的美食,然后加一点对美食的心理活动,一集也就完了。没有波折的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狗血的台词,甚至没有帅哥美女,在中国,这剧铁定了火不了。可是,粉丝还真不少。有人评论,美食家不该长着这样一张苦逼的脸。的确,美食家可以不帅,不漂亮,无论蔡澜还是沈宏非,其多半有一张猥琐的面孔,但是,至少不苦逼啊。《孤独的美食家》里的男主角分明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叔,扔在人堆里也认不出。何况,他不是文人,也说不出美食作家那种妥帖的华丽辞藻,更写不出让人垂涎三尺的锦绣文章,导演要拿什么来吸引观众呢?
然而,真细心看下来,你发现该剧还是蛮有味道的。因为它拒绝了演戏,拒绝了做作,拒绝了绝大多数美食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形式主义、唯美至上,或者说秀。该剧回归到了食物的本质,它不是高端人士的炫耀,回到了食物的基本作用,充饥。让一个普通人来展现食物之美,可能更有说服力,因为吃货的评价更接近食物的本真,更接地气,吃货的评价一般都要比美食家来得更真诚可靠些。
有人评价说,“几乎没有温情,没有泪点,没有背后的故事,一切的焦点就在于看叔吃啊吃啊,这也是我那么喜欢的原因,光看他吃还不够幸福嘛( ̄~ ̄)”这句评论点出了问题的实质,脱去华丽的外表与繁琐的形式主义,直接回归到食物本身,让人直接吃,吃后而觉得温暖幸福,那便也是一种幸福。所以,美食之外的追求都是多余的,只有吃得快活愉悦才是最重要的,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可媲美哑剧的内心独白纯吃货美食剧”,反而让人刮目相看,因为它更难拍。
不禁如此,我也想到了《深夜食堂》,这部火爆的日剧,描写一家深夜接客的小食堂,抚慰形形色色的吃货的故事。作者也是抛弃了炫目的场景,唯美的形式,让小人物逐一登场,演艺人生的百态,浮世绘。这种感觉更接近社会现实,是更温暖的美食剧。就如《深夜食堂》里那个只吃红色香肠还要切成章鱼形状的黑社会老大,每个人都有关于食物的情意结,不管他是卑微还是寂寞,绚丽还是灰暗,他的美食都是纯真的,他的爱都是值得尊敬的。
写到这,忽然想起学生时代的文章,美食镇痛,美食何止镇痛,它还是一种救赎,是平淡生活的曙光,是日常生活的升华,当你饱餐一顿之后,就仿佛人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内心充满了一种酒足饭饱的满足,即使最平庸的人也有了神采,那一刻,那些诸如成功成就等功名利禄的东西全都抛散到烟霄云外,唯有食物的温暖和美味长留味蕾深处和记忆的云端,那是食物真正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