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驳止庵,我看张爱玲的新书 

(2008-10-28 09:38:50)
标签:

止庵

张爱玲

陈保才

《太太万岁》

文化

分类: 书碟

四驳止庵,我看张爱玲的新书  
  文/陈保才
  
  张爱玲的《沉香》是2005年买的了,这本书收录了皇冠17卷《张爱玲全集》之外的若干散文和剧作,《同学少年都不贱》我则是在图书馆看完的,两本书都很不错,都够积淀与深沉的,只是,这本书的反响似乎并不大好。

    我比较喜欢这两本书,所以,当我看到别人对这两本书的批评时,我就有话想说,

    批评最厉害的是止庵,止庵在《读张爱玲新书》里就对张爱玲表达了一些“意见:“张爱玲后来出的集子《张看》、《惘然记》、《余韵》、《续集》等,均不如从前的《传奇》、《流言》整齐。印行这些书,作者多少有些勉强。”“一方面,自家已经放弃的某些陈年旧作,不断遭人发掘出土;另一方面,她还在坚持写作。这样两类性质的作品,在《张看》与《惘然记》中混杂在一起。”

    我想说,没有以前整齐,因为后来的文章都跨度大,不像以前是同年度写的,或者没写的时候就有出版家等着要,也可以集中点,但后来的写作断断续续,所以出版也就跟着断断续续。而且,我觉得这个怪不了张爱玲,她也无法保证那些文章的出版日期,事实上几乎没有人能很整齐地出到底,不是吗?
  止庵又说,张爱玲写剧本纯粹为稻梁谋,因此少出来很多散文、小说,不免可惜。我也这么觉得,虽说写剧本没什么不好,但总归觉得一个人的剧本会被导演和演员遮住,那么像张爱玲的作品被掩盖就很可惜,但是,如果张爱玲不写剧本,那《太太万岁》和《不了情》这样的好电影岂不是出不来?真正厉害的作家可以同时应付小说、散文、剧本,张爱玲就正是这样的作家。

    另外,止庵还说,“张爱玲后期的散文、小说成就而论,未必在先前之下”;但因为编排的不恰当——比如《同学少年都不贱》就是小说、散文与译文的合集。又说:“关于张爱玲的散文,从前我说:‘少时不无深刻,老去仍重趣味,从张爱玲的文章中很难看出她年龄的变化。’”这倒有点道理,因为张爱玲早慧,所以看她前期和后期作品,感觉都一个“深刻”。“当时有些晚期之作,我还没有看到。现在须得订正一下。”止庵举了两个例子,然后得出结论,说“早期的张爱玲仿佛《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晚期则有点儿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了。虽然在她,无疑有比曹七巧更充足的理由对这世界刻毒。”但我觉得这么说张爱玲非常不公平。因为,《沉香》(光从这名字我就可以知道里面的内容)很像“纯净朴素得如酿泉”,不可能缠夹(电影《宝莲灯》里头的孩子也叫沉香)。再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我觉得特别淳朴,是酝酿很久犹如历年老酒一样的,那种芬芳,历久而弥淳。而整体上又给人简洁的、非常纯净的明朗气息——虽然有人说晦涩(语言的,内容的),但我觉得还是可以读懂的。
  张爱玲在这些内容里都将自己隐瞒了,非常密实,只看到叙述,不露痕迹的——结构紧凑、语言更加纯熟,天衣无缝。这种风格有点像《海上花》系列的风格,我觉得张爱玲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的,就是这部《同学少年都不贱》——前期还有点为读者而写作的嫌疑,是为了赚稿费,所以会写《倾城之恋》这样的结局,后期则基本客观了一些(张爱玲评《红楼梦》、《海上花》的话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
  可见,说张爱玲缠夹一点都不公允,她不过是老了,年纪大,而谁又不犯糊涂?相对我们的老作家和老艺术家,张爱玲同志已经够简洁的了。她俭省,她对《西风》的意见,乃是由于她确实那么想,释然不了,所以她写了——“隔了半世纪还剥夺我应有的喜悦,难免怨愤。”可我们的批评家立马觉得她刻毒了,哪里跟哪里呢(看来以后写文章还是不要说真话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