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物质开始,穿透灵魂

(2008-08-26 00:44:11)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

杜丽

陈保才

性爱

杂谈

分类: 书碟

 

从物质开始,穿透灵魂

 

撰文/陈保才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觉得诡异,因为我要讨论的是一本关于“物质生活”的书。

 

是的,你可能已经猜测到,我要讨论的就正是杜拉斯的《物质生活》这本书。

 

这本书我在好多年前听说过。当时,我以为这是一本小资的、物质的书,因为我看的那个书评是个个小资才女写的,她完全只提了杜拉斯提到的咖啡啊,电影院啊,音乐啊,写作了等话题,我以为这是对物质生活极度的熟稔与迷恋。

 

后来,又看了一篇文章,说深圳有个叫物资生活的书吧,据说那个女老板的灵感就来自这里,所以,这更加深了我《物质生活》就是真实的小资们所说的“物质生活”。

 

可是,当我多年后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它确实叫《物质生活》,而且,它确实讨论了许多物质的东西,比如,化学气味,酗酒,信,书,动物,房屋,黑色团块……可是,穿过这些物质的,带着物资气味与光影的后现代词语,穿过这些迷狂,我完全被杜拉斯背后所理论的东西给震住了。

 

杜拉斯分明是在讲人的灵魂。

 

比如,在开头的一部分的《酗酒》一文中,杜拉斯说,“酒一经喝上,我就成了一个女酒鬼。我就像一个酒鬼那样接连不断地喝。我喝得把所有的人都抛在后面了。我开始在晚上喝,后来中午也喝,再后来早晨也喝,以后在夜里也喝上了。每天夜里喝一次,后来是每两小时喝一次……”这种叙述简直太疯狂了,这叙述,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杜拉斯那张被风霜与酒精一起摧残的脸;在《永隆》中,作者叙述了最初的关于殖民地的生活;在《河内》中有一段记述让我惊诧,“我才四岁。他十一岁半,还没有到青春期……他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用手握着他,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我们两个人用手抚弄,逐渐用力……于是那个孩子把眼睛闭起,脸向着那不可企及的快乐扬起,这位痛苦的殉道者,他已经有所期待了。”这里,杜拉斯以鹰隼一样的目光描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被母亲的学生引诱的情形,每一句每一字都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

 

在《男人》中,杜拉斯论述了男人,女人,爱情,异性恋,同行恋,男女的斗争,每一段都很精辟。“男人大多是同性恋者。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是同性恋者,只是他们还不知道,没有遇到相附者,或遇见将之显示给他们的那种明显性而已。同性恋者对此是知道的,而且明白地讲出来。认识并且真爱这些同性恋男人的女人对此也是知道的,同样也在谈说。”这里的观点足以让人晕眩。

 

“异性恋是危险的,人们在这里被完全推向欲望的二重性领域。”“在异性恋状态下,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男人与女人双方不可调和,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企图,只是一次一次爱情更新之中让这种爱情显得辉煌伟大罢了。”这里的论述又多么冷酷,难道,男人与女人,真的没有爱情?只是一次次爱情更新年才感到一点可怜的新鲜?

 

“同性恋者所爱的对象,就像是爱他的情人,他的祖国,他的创作,他的土地,但不是爱他所爱的人,这就是同性恋。”杜拉斯对同性恋的精准概括,让我想到《蓝宇》和《春光乍泄》这些电影,里面的角色无一例外都验证了杜拉斯的论断。

 

其实,杜拉斯总是把温情的东西撕碎,然后给我们看血淋淋的本质的东西,虽然这很残酷,但总比浅薄的快乐好吧。

 

“男人可以建筑许多房屋,但不能创造一个家。女人爱天真的、凶狠的男人,女人爱猎人,爱战士,女人爱小孩。”男人与女人的本质,呼之欲出。

 

值得提出的是,杜拉斯似乎并不是女权主义,她似乎更享受女人做女人的快乐,那种对男性的真正的臣服,把一切都交给男人的想法,在杜拉斯的脑海里是有很明晰的。

 

也许杜拉斯的观点有些偏激,但你不能不承认,她触及了许多人脆弱的灵魂,已经平淡的人们情感生活的本质内核。

 

最后,我想说的是杜拉斯对写作的看法,杜拉斯说,“写作并不是叙述故事。是叙述故事的反面。是同时叙述一切。是叙述一个故事同时又叙述这个故事的那种空失无有。是叙述一个由于故事不在而展开的故事。”这种对文学的独到理解,是我在一般作家那里看不到的,一般作家也就只会讲讲故事,还为讲得好呢。

 

总的来说,《物质生活》是一充满了奇思妙想与真知灼见的书,你看了肯定会受益良多。还有,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杜拉斯有这么多奇怪而大胆的想法,为什么我们想不行呢?

 

《物质生活》成书于1987年代,全书收有四十八篇文字,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是作者与热罗姆·博儒的一次对谈整理出来的文章。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具有快感与过瘾的书,我读的时候,总觉得杜拉斯是一位严肃的外科医生,她的文字真诚、深刻、本源、犀利,像刀一样在割着我们,也割着她自己,杜拉向来是喜欢对自己狠的,这也是他最让我们佩服的地方吧。

 

是的,一个连对谈录都写得这么好的人,我当然会爱读她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