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不经意就错过
深圳:陈保才
大二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在冬夜给我打电话,她说,希望听我朗诵一下再别康桥。我当时就问她是谁,她不肯说,我呢,当然不肯朗诵了。
我记得那天是开的联欢晚会,我在会上朗诵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她也许听到了,觉得好想再听一次?那么,她是谁,我们班的?有可能。外班的?亦有可能,因为外班(外系)的人也会参加那个晚会。
她给我打电话是晚上十二点左右,我本来已经睡下,这时候听到找我就裹了大衣下来。我当时很冷,但是,她不肯说,我呢,也固执,非问她叫什么名字——因为我根据她的声音无法判断她是谁。结果,我们在电话里僵持了有一两分钟的样子,最后,都不肯妥协,事情变得很没劲。她说,“算了,你不朗诵我就挂了”。我就那样由她挂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之后,那个电话再没打来过。
还有一次,我在晚上六点左右到教室去上晚自习,当我翻开我的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时候,我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一直默默欣赏你,每次看你从我身边走过,我都想跟你打招呼,但又怕打扰你。请于5点到小树林,我手里会拿一本读者,如果你不来请烧掉这纸条”字迹清秀,应该是女孩子。
我欣喜若狂,可当我去看落款日期时,我却发现那已经是两天以前的事了。
那么,这个人又是谁,我也永远不会知道。
多年后,我一直对这样的两件事记得特别清楚,同时,我也一直觉得遗憾。我想,如果我当时抓住了这两个机会中的任何一个,我的大学都说不定会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真心爱情,那么,我的青春,乃至我的整个人生道路、城市选择、生活状态,会不会都得重写?
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的大学最终是以暗恋收场。我喜欢的人不接受我,于是,结局就变得很不好玩——我们由无话不说的同桌变成了很少说话的陌生同学,即使说话也有点隔,直到毕业,我们也没恢复过来。当我为爱情憔悴,当我黯然神伤,我觉得那个人多好多完美,尽管她不接受我我还是认为她唯一,我傻傻地期待,这个时候我为什么就不看看其他女孩子呢?
而且,我一直自以为是个浪漫的人,可,当人家女孩子要求我朗诵的时候我为什么非要问人家的名字——现在想,人家也许是因为害羞,所以不肯说吧——我为什么就不能朗诵一首呢,我的浪漫细胞哪里去了?
还有,我还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细心的男人,可是,当我只关注我喜欢的人时,却没发现,谁在喜欢我?谁关注我?注视我?为什么我不能回头,或者往其他方向望一下,我的细心又体现在哪?
想想,那些至今依然单身,想嫁而没有合适的男子的女子,你们成长的岁月中,是不是也像我一样犯过这样的自以为是错误?你们是不是也无缘无故错过了一些男子,他们关注你,爱慕你,对你好,可你从来没感知到,因为,你已经变得麻木,甚至,世故,不在意,不相信,固执,自以为是,偏激,所以,你最终错过了你的爱情?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爱情也许曾无数次地来临过,但我们并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