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潘向黎陈保才 |
分类: 人间世 |
黑暗里最亮的荧火
撰文/陈保才
看潘向黎的文章,她说,黑夜里去街上散步,回来的时候,有个卖花的老太太问她:“小姐,要花吗?”她看了看那花,只剩下最后几枝白兰花,憔悴得不能再有任何芬芳,可是,她还是买下了。她说:
“我统统买了,希望她能和我一样回家。”
看到这个细节我心里一动,温暖的感觉刹那袭上心头,我想,我喜欢潘向黎是对的,一直尊崇她也是对的,因为,她的作品跟她的人品一样,都是那么的美好而良善,是温润的,让人欣喜并且热爱。
这是我所尊崇的女作家的类型。而且,她的这个行动,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暗夜的细节。
那还是2005年的时候,我去长宁区采访,回来的时候路过华东师范大学,就顺路去看一个老朋友,然后,都很晚了,要回家。大概是七点左右吧,坐的是轻轨,从金沙江路上车,到延安西路那里下——好象是延安西路,这么久我也记不得了。总之,出了轻轨站,到了一个天桥下面,这个时候,有两个出口,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但是,我并不确切知道哪个出口是才是离我家近的,或者说,是方向正确的。
我是打算从左边,然后,当我听到暗夜里一个弹唱的琴声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从那个右边出去是离家更近的,于是,我就往右边拐,就在这个时刻,一个青年女子——大约二十二三岁吧——从后面走过来,她在这艺人所在的地方停了那么一下,丢下几枚硬币,然后,朝左边走去了。我一时很惊诧,也很感动,我觉得,在这个幽僻的地方,这么暗黑的时刻,她完全可以直接走过去,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黑暗中的艺人,但是,她却特意拐了一下,停了一下,然后,给了钱之后才走出去。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很安静的氛围里,没人注意,没人记录,她完全是为着自己,很自然地投下了那几枚硬币。(当时我都没注意到那艺人,只听到琴声;而且,这个出口总共也就三个人:我、艺人,那个年轻的赶路者。)
这,就做得比我好。
这个细节,都过去好几年了,可我一直都忘不掉,一直记得。有时候,我觉得它是那么好,那么强烈地存在着,它告诉我,这就像是一个黑暗中的荧火,一道亮光,或者说,是暗夜里的花,最鲜最亮,它是暗夜里最亮的那一抹弧线,就这么照着,耀着,围着我,跟着我,随着我,直到现在,直到很远,直到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