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乱时期的爱情

(2007-01-21 23:30:15)
分类: 性学札记

霍乱时期的爱情

 

深圳:陈保才

 

关于面纱的评论已经非常多了,我这里所能感受的也仅此一点而已。

面纱是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The Painted Veil》改编的,据说,在毛姆的原著里,女主角凯蒂有点都不爱沃特——到最后也没爱,沃特也没宽容原谅凯蒂——而电影却改成了:这两人在霍乱中,生死煎熬下,由对立而达致了解,这样,女主角凯蒂最终在霍乱的威胁下,在死亡的考验中,开始一步一步的心灵救赎。(这可以用片中一个老修女的话说,所谓责任,就是,你把你的手洗干净)在这方面,可以说,许多观众都能猜到下面的结局,而沃特的死,凯蒂的灵魂“复活”都是很符合好莱坞的编剧口味(一向都是大完美或者正义战胜邪恶,宣扬的一种美国式的英雄和道义),虽然不够吸引人,但还是给人一点人性的希望和温暖的。

在演员的表现上,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细菌学博士——医生,还是很有味道的,尽管他要适应剧情,尽量扮演一个木讷跟不解风情的男人,但是,时不时的,那份真性情就会流露一点出来。爱德华·诺顿之前凭借《搏击者俱乐部》和《性书大亨》为人所知,我也看过这两部片子,感觉他真是很投入地演什么就像什么。娜奥米·沃茨是2006年的金刚女,在那部轰动全球的大片中,娜奥米·沃茨的表演,柔中带刚,坚毅中透着楚楚可怜,并且,那眼神,总是让人有一种难逃的深深怅惘在里面。今年,她的表现一改去年的形象,但还是很成功地把演绎了一个妇女的心路历程,比如,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也不是一下子就悔改的,事实上,她是到最后(那个时候,沃特都快接近了死亡)、在几近绝望的状况下,才走上了复归的道路的,并且,似乎有着赌气和无可奈何的意思,这是比较可信的。(她真正的回归应该是在沃特死的那一刻,真的,其他时候,我感觉她还不是真心实意的)

顺便提一下,拍这个片子,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都算有了点小小的牺牲。爱德华·诺顿是露了他的臀部,娜奥米·沃茨则毫不讲究,我们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女朋友甚至认为“她怎么一点都不美呢?”

至于中国演员,黄秋生比较温和了一点,他跟沃特的对话,以及给沃特做翻译然后私自改了“译文”的段落比较有意思,夏雨就要凄惨一点,不知道是戏太少还是被爱德华·诺顿抢去了光芒,总之,我开始都没认出来是他。吕燕和冯砾也是,都只做搭配,可惜了点。

在电影的内容方面,爱德华·诺顿对历史和大环境的把握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比如,无论是霍乱的表现,还是乡野的文明情状,以及中国人跟外国人的冲突,文明的碰撞,都有所涉及,就连那国民党的官兵也不是我们所常见的那样,这可能是外国人选取的角度不同。

之前有人说,外国人拍中国的电影,总是很异国情调,带着神秘和猎奇,其实,〈面纱〉虽然也这样,但,面纱并不浪漫,无论是中国人抵触沃特、追赶凯蒂,还是就沃特跟凯蒂的爱本身而言,都不浪漫,甚至还有一点沉闷和压抑,这是不是因为,那是“霍乱时期(也就是特殊时期)的爱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