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性学札记 |
贾宝玉为什么不能出家?
——关于红楼梦的结尾兼与刘心武商榷
深圳:陈保才
关于红楼梦的结尾,历来反对的声音占了上风,一种观点认为,高鹗续写的结尾很不好,因为,他把曹雪芹的原来构思给改了,搞了个不太悲凉的结局。
这种观点很有普遍性,不过,高颚续写的红楼梦毕竟也让贾府衰落了,所以,最后,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也疯了,傻了,没有希望(此后,但凡有人生还有那么一点欢乐,那也是悲凉的底子,让人不彻底,总想到噩梦般的抄家一幕,所以,至今还心有余悸):“树倒猢狲散”,“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的结局也算悲惨了,因此,大多数人还是基本认可高鹗续写的这个结局的。
在这样一种大多数人基本认可的情况下(勉强认可)——,人们开始关注小细节,比如,那个贾宝玉,他在高鹗续写的结尾中,出家为僧,那么,在曹雪芹原来的构思里,贾宝玉到底是什么样的结局?(是不是出家当和尚?)因为红楼梦的结尾现在是迷,所以,没人知道到底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最后做了什么。
恰好,这两天翻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这本书,发现刘心武就对高鹗续的结尾非常不满,他说,“还有什么‘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是不符合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暗示”,因为,在“高颚笔下,贾府虽然也被抄了家,但最后皇帝又对他们很好,一切又都恢复了,贾宝玉就算出了家,也很古怪,这点 鲁迅先生就指出来了,你已经出家了,怎么还忽然跑到河边,去跟自己的父亲贾政道别?”
刘心武的不满概括起来就两点,第一,你高鹗不该让贾宝玉出家(按照曹雪芹的构思,贾宝玉应该更惨);第二,贾宝玉出家了为什么还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呢?下面,我将针对刘心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关于作者自叙传的书,很多人物都有现实原型,那么,高鹗续写这书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高鹗他因为太爱红楼梦的缘故,太喜欢这些人物了,日久生情,达到融合的境地,所以,当他续写的时候,他就很舍不得让这些人都死去,于是,该残酷的就尽量往不残酷里走,出现了这样温柔的不彻底悲剧结局。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记得吗?曹雪芹当年可是写了四五页的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事的,后来为什么删掉了呢?因为,脂砚斋给他建议,说“这个秦可卿原型,她在现实中已经很悲惨了,不要再写这些淫乱的事了吧”,于是,曹雪芹就将淫丧天香楼那章节给删了。
我这个观点还可以从一个民间的真事找到例据,史料载,清代(民国也有)民间有因读了红楼梦而对林黛玉起了相思的男人,也有因对宝黛悲惨爱情结局过于悲伤自杀的,虽然高鹗要比这些自杀者清醒,但,做为一个续写红楼梦的人——那可是超级红迷啊,高鹗也难免不会陷入了这种绪化的境地,于是,那么改写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红楼梦的结尾,贾宝玉出家,这就是否一定不悲凉呢?
我看也未必。因为,在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里,出家,做和尚,或者说进佛门,有慧根,虽然不够积极,但,一般人还是觉得,有超脱的意思在里面,不会完全否定,比如,贾政和他的清客就曾经表达过类似的“不比我们红尘劳碌”意思(大意如此,我没找原句),也就是说,他们想出家还没慧根呢,不过,尽管如此,贾宝玉出家也还是很悲凉的事,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贾政的想法,宝玉他应该封妻荫子去求得功名才对,但他却出家了,什么也没了。就是说,在贾府当时看来,出家虽然可以享受许多清净——也算有大作为,但,自己的人出家也是不可的,比如,惜春,她出家就受到极大阻隔,那么,孤宝玉这么一个贾家命根子,他出家当然也要遭到反对,不过反对不成,才让他去了——确切说是,随他去了(贾宝玉出家也有很多前兆,这里且不表)。
那么,贾宝玉该不该看望他的爸爸呢?该不该拜?
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的。因为,贾宝玉是直接失踪的,后来,他可能意识到,必须有个交待,所以高鹗就安排他跟贾政见最后一面,也算告别吧——确切说是永诀。
刘心武说,“贾宝玉看穿了俗世的虚伪污浊,‘悬崖撒手’,与封建家长决裂,但高鹗却写他出了家还跑去给贾政倒头便拜,而且这个出家的和尚很古怪,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斗篷,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是非常华贵的,是贵族家庭的那种遗物,这就写得不对头。”我觉得刘心武这个分析很传统,有点上纲上线嫌疑。因为,贾宝玉跟他爸爸贾政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深的反封建主题,而且,此时的贾家已经遭遇如此多变故,贾宝玉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大虚妄大悲凉,他已经宽恕了他的父亲,还在乎父亲曾经对他的逼迫吗?贾宝玉去看贾政,实际上是一个人子,他作为人家的儿子,人家毕竟也养了他那么多年,当年不懂事,现在,一切都变了——应当担当的责任,不能实现后,他对他父亲的一点歉疚,所以才去拜,表达的就是,“父亲,儿不孝,你要保重,儿不能完成你的愿望和期许”,这就是更人性化的写法了,也更符合事情。应该说。
那么,贾宝玉能不能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去修行?这也可以解释的。
因为,在红楼梦里,妙玉就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而且,除了带发修行,妙玉还私带了很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用的茶杯,按照这个惯例,贾宝玉也完全可以带了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其他的道人肯定允许他这么做),而且,我始终觉得,贾宝玉披大红猩猩毡斗篷才是最合适的(那个十几岁的贵家公子宝玉出家,你能想象他穿得跟其他老僧一样吗?),也才最真实,另外一方面,从审美的角度,大红猩猩毡斗篷配白雪皑皑的河,天地一片混沌沌,反差的效果才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