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书碟 |
| 黑色电影
| ||
| 金羊网 2006-01-18 14:50:08 | ||
|
□李欧梵(美国)
FilmNoir这个法文名词,原意直译是“黑色电影”,指的是好莱坞上个世纪40年代出产的一种影片类型,片中的主题、人物和气氛,都有一股阴暗的色彩(但却是黑白片)。然而这种“阴暗”并不可怕,虽然故事往往牵涉到一个谋杀案,但更重要的却是片中不可或缺的浪漫情调,主角和叙事者往往是一个穷途潦倒的侦探,但却被一个金发尤物(femmefatale)引诱而误入歧途,差一点自身难保。 最近偶然在坊间搜罗到一张老电影的影碟:《爱人谋杀》(MurderMySweet,1944),大喜过望,原来此片就是“黑色电影”的开山经典之一,也是美国侦探小说家雷蒙·陈德勒(RaymondChandler)笔下的主人翁菲力马罗正式在银幕上出现的一部影片,但主演的明星却是至今已不见经传的狄克·鲍惠而(DickPowell),而不是我的偶像季佛莱鲍嘉。他演得十分卖力,而导演EdwardDmytryk的功力也颇不凡,片中有一场主角在迷幻药影响下的幻觉“蒙太奇”系列镜头,甚有创意。然而就是那位“尤物”令我失望,诱惑力不足,在最后关头反而营造不出紧张的高潮气氛(看到此处,我买的那张廉价影碟竟然也发生故障,大煞风景,令我更加失望)。于是,找出另一部经典“黑色影片”———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导演的《双重保险》(DoubleIndemnity,1944),又看了一遍,大为过瘾。 怀尔德早期导演的影片,特别注重叙事的语言———这“叙事”又有两解:一是说故事的手法;二是说故事的人和他的主观语调。《双重保险》之成为经典,对我而言就是靠开头的那几分钟的镜头:洛杉矶夜景,前景街头有修路招牌,一辆汽车疾驰而过,气氛已经织造出来了,这就是典型的“Noir”的气氛;然后是汽车停在一幢大楼前,一个阴影走出车来,看门的人认得他,观众却不见其真面目(这又是一“暗”),最后他走进电梯,到楼上办公室坐下,拿出笨重的录音机,开始口述经历了,原来他就是谋杀案的主谋!这一个叙事者的旁白,贯穿全片,把个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我边看边听,看的是一连串精心营造出来的镜头,“听”的却是一篇甚为完整的短篇小说,原来和怀尔德共同编剧的就是陈德勒自己。 这种不断作主观旁白的叙事手法,怀尔德在《日落大道》(SunsetBoule鄄vard,1950)中又发挥到了极致,竟然可以从浮在游泳池里的死尸角度开始倒叙讲起,堪称一绝!后来台湾作家王祯和———也是一个影迷———写一篇小说,以死去的祖母观点作叙事,不知是否受到这部名片的影响。 走笔至此,鲍嘉尚未出场,只好等待下回分解。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