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保才
小时候没什么书看,借了本作文选,看一整个夏天,翻来复去,摘抄美妙句子,摘抄格言,俗语,大段大段的,非常崇敬。
现在回忆,我知道那是个作文竞赛的获奖作品选,都是抒情的调子,比如,有个学生写自己的母亲辛苦,聋,他不喜欢.母亲到学校给他送东西,他还母亲,怪他让自己丢丑.这个学生后来后悔了,良心发现,下面是大段的文字,抒发他母亲的伟大.
不知道为什么,到我大了就不喜欢这种书了,不喜欢汇总,汇编,好象没什么意思,特别后人编前的东西,或者当代的东西加以合集,我也不是多喜欢.以致,在我后来的读书生涯中,我都不理会这类的作品,只有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的汇编可以接受,但还不是太喜欢.相较而言,我更喜欢李白,或者杜甫,他们的独特集子,包含所有作品那种,我习惯酣畅淋漓!
我觉得选编主要问题在,它不够全面,不能把一个作家的整体面貌展现出来,比如鲁迅,你读一个小说可以知道散文吗?你看了李白一个就能知道他总体的诗歌成就?当然有时候也有可能,但大部分不可能.这可能有点让人觉得偏激了,但实在,半山,一隅我都无法有彻底畅快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