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风暴》:在醇香酸涩中反思人性的荒谬与美好!

(2017-12-31 14:24:07)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1dfac3ae5bae4753a3d17dab9965f007.jpeg

咖啡与风暴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有一种非常怪诞的反差感。本来应该是一种代表精致、悠闲生活的饮料,却成为风暴的漩涡中心,在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属性的咖啡成为与它本质完全背离的另外一种邪恶的象征,电影虽然讲述了三个荒谬的故事,但其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况却是全球视角的,也是深入人心和当下社会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531b302e4a93443381165629f586ef4b.jpeg

跟许多多线程叙事的电影一样,《咖啡风暴》中发生在意大利、比利时和中国的三个故事并行不悖,相互交叉,但又互不影响。看上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故事,通过咖啡这种已经遍行世界的事物,产生一种奇妙的内在联系。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58696c9ff54047089ec2efb4c5841067.jpeg

中国篇里,讲的是云南的咖啡豆种植产业,意大利篇说的是著名的麝香猫咖啡引起的更加著名的意大利黑帮争斗,比利时篇更加贴近当下,一把带有明显波斯风情的咖啡壶所牵引出的阿拉伯人士与本地小混混的恩仇。从源头到器皿,咖啡文化在电影三个故事中都有层级不等的展示。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833f570ea0fd48da8c21d76bd0facf48.jpeg

但是与之相反的却是故事主角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比利时篇说的是不同种族人群的抗拒与融合,很贴近当下欧洲的难民问题本质;意大利篇反映的是欧洲经济萧条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曾经浪漫的意大利人,也必须为了妻子和孩子,铤而走险;反倒是中国,最没有经济附加值的咖啡种植业与飞速发展的中国工业之间不可弥合的矛盾,也是低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人类生存土地的戕害,成为经济高速增长不可避免的阴暗面。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bc197ced8c984627a454809da5588517.jpeg

相反相成的故事和人物,都必须面对自己所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困境,而这些困境更大层面上是来自于人性自身的先天弊病。追求如咖啡一般醇香优雅的生活,就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是违背人性的某些原则,以及伤害到他人。人究竟应该为己,还是为人,甚至是环境。《咖啡风暴》用冷峻而写实的镜头语言,不带过多导演个人情绪地,冷酷地抛出这一问题。然后让影片中人物和观众,一道去找寻答案,发自内心的答案。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f937dfd14af2464b83306f0859cb48c6.jpeg

来自意大利的导演克里斯蒂亚诺·博尔托内,除了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之外,还曾经在中国生活多年,从《咖啡风暴》中国篇故事来看,他对中国当下社会的问题也了解颇多。但是他运用的电影手法却是世界性的。三段故事交织并行,客观上虽然对于观众的欣赏和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障碍,但是在情绪、节奏上,却自有一种独特的美学,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当下中国年轻导演去学习的。尝试更多维的叙事手法,是丰富中国电影类型的必需。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31/a9591ca768e8498ab06ad4a6144d84ff.jpeg

总之,《咖啡风暴》在融合优雅的咖啡文化和突然爆裂又平实的生活细节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整部电影所呈现出的质感也是叫人熟悉却又陌生的欧式风格,再加上对中国社会,乃至全球经济社会问题的独到见地,绝对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