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战钢锯岭》:圣多斯七进七出钢锯岭片血不沾身!

(2016-12-03 11:41:37)

《血战钢锯岭》:圣多斯七进七出钢锯岭片血不沾身!

上了年纪的人,多少都有些固执,固执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固执于他们的方法论,固执于他们的信仰!对,梅尔·吉布森最固守、执着的,显然就是信仰,不仅在于他拍摄的电影大多跟信仰相关,也不仅在于他把《血战钢锯岭》拍成了“圣徒多斯传”,更在于他对电影的信仰,以及通过电影传递坚定信仰,以此来引导观众的手法!

《血战钢锯岭》很好看,梅尔·吉布森用电影前一个小时的铺陈,特别是多斯为什么参军,参军后为什么坚持不拿枪,甚至不惜违背军令,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以及多斯从未曾动摇过的信念。爱情的美好,童年的阴影,还有弗吉尼亚那座并不高大的小山坡,与影片后一个小时钢锯岭上,如同人间炼狱般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多斯的信仰以及他为信仰所付出的坚一步步被强化,在电影最后一受重伤的多斯被担架床下钢锯岭时,镜头从上往下俯拍,又慢慢摇到身侧,身下,从下往上仰拍,这一刻手握圣经的多斯,俨然已经成圣!

信仰这东西,说多无益,关键还个人的感悟。知道懂得与作为,看似差之毫厘,实际谬以千里。所以《血战钢锯岭》更多的,还在于表现多斯的行为,没有说教式地传递,而是通过多斯一步步的行为来表现出他对信仰的坚定,以及信仰对他的拯救。

所以回到电影本身

同样,前一个小时,用爱情、亲情,以及不被理解的同袍情表现出多斯的与众不同。这也只是铺垫,关键还是在影片后一个小时的钢锯岭血战。这一个小时,大概是近十年来,看过最写实最残暴、最血腥的战斗。梅尔·吉布森丝毫不掩饰血浆、残肢、扭曲的杀戮心等等场面同样的,也用这些堪称惨不忍睹的场面,反衬出觉醒后的多斯,信仰的坚定,以及这种信仰最根本的部分——对人命的珍惜!

这里有一个细节,连队来到钢锯岭下,顺着绳梯慢慢爬上去时,血浆沿着山壁滴落,年轻的士兵第一次感受到死亡迫在眉睫的残酷,紧接着,镜头拉远,摇上,平坦的岭上,如同烟花一般的密集炮火覆盖整个钢锯岭,截然分开了电影的前后两段。人间炼狱,再由炼狱中诞生出圣徒多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电影的视听语言赋予信仰更的内涵。

同样,《血战钢锯岭》也可以不久前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相提并论,只不过梅尔·吉布森更加写实,更加残酷,他用真实的炼狱反衬出信仰的天国,而李安更善于用琐碎平常的他人地狱来烘托信仰无聊庸常生活可贵两者没有高下之分,相对而言,梅尔·吉布森的手法显然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更有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