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拉丁与神灯》:法式脑洞大开,琐碎且浪漫

(2016-11-12 10:24:37)

《阿拉丁与神灯》:法式脑洞大开,琐碎且浪漫

法国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慵懒、浪漫的人种,法国电影同样别出机杼,既有艺术电影的深邃,也有独特法式无厘头喜剧的琐碎,贴近生活和无底线。《阿拉丁与神灯》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旧瓶装的新酒,各种无伤大雅,只是对现实生活形形色色人种的小讽刺,辛辣之中,却自有一种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自嘲精神,好玩好看,却又不失法国人的浪漫独立精神。

印象中,我们这一代人最早大概都是受过《虎口脱险》影响,而了解法国喜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院和电视上不停轮回地播放,对小粉刷匠与指挥家穿越德占区的荒诞喜剧故事早就耳熟能详。时隔多年,重新翻出来再看,依然不觉得一点过时,我甚至为此专门找出路易·德·菲奈斯大人的《警察》系列电影比对,同样好笑。

也不同于菲奈斯大人现实主义基调的法式喜剧,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式喜剧脑洞越发大开,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加入更多穿越、反穿越的梗,融会贯通。吕克·贝松的《的士速递》系列,在保留法式幽默的基础上,引入美国动作类型片元素,最后还反攻好莱坞。我还看过一些更法国的喜剧片,比如有部《音乐救赎者》是以一群极端金属爱好者穿越法国大陆,前往比利时参加音乐节的故事来营造格格不入的笑料;以及有部名为《法国万岁》的喜剧,说的是一个阿拉伯腹地小国为了引起世界关注,派出两个呆头呆脑的恐怖分子,前往巴黎炸毁埃菲尔铁塔的故事。

新《阿拉丁与神灯》,借用《一千零一夜》中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一方面贴合法国高度包容、融合的社会形态,另一方面也营造出浓郁的异域风情,把电影打造得更加光怪陆离。放心,在这部电影里,法国人完全没有流露任何歧视成分,或者说法国人根本就不懂得种族歧视的概念,他们最擅长的是自嘲和对上流社会的嘲讽。

所以,在新《阿拉丁与神灯》里,我们看到需要滑动解锁的神灯(法国人到底有多爱或者多恨苹果手机?);还有嘻哈风的灯神;动辄跳起街舞的无脑反派,还自以为很帅,却只能迷倒侍女(这个梗是在影射哪位娘炮流行歌手吗?);以及飞着飞着会突然急刹车,避让红灯,生怕飞毯驾照最后两分被扣光的飞毯驾驶员;如此种种无厘头但又切合时下生活的桥段,包装在仍然传递浪漫爱情,向往自由的经典民间传说中,形成一道风味独特的法式融合大餐。

同时,作为法国年度票房冠军电影,新《阿拉丁与神灯》并不仅仅只有如上所述的这些,热闹的歌舞,精致大气的特效与打斗场面,最重要的,还是毫无来由,但是特别符合法国人浪漫精神的爱情,包罗万象,才是法式脑洞喜剧最好玩好看,不容错过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