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撇开游戏,这也是部划时代的电影!

历史总是呈螺旋状向上向前发展,某些基于人类认知根本的东西始终不会改变,只是根据一代一代人的些微审美差异和阅读速度,做细微的改进与调整。当然,《魔兽》如今的大火,其根源还在于它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而这一代人现在恰恰是电影消费的主力群体。所以没必要过分苛求,只要尽情投入,享受它带给你的快乐就好。
并且,就算撇开游戏,不论情怀,《魔兽》在技术上的创新,在打通次元壁上所做的努力和沟通,确实也令人钦佩,即使你不是忠诚的游戏粉丝,你同样应该看到这其中的好处,而不是吹毛求疵。
说回游戏,1998年左右,我先玩的《魔兽争霸2》,之后掉进了《星际争霸》的坑里。过了些年,《魔兽争霸3》和《冰封王座》上线的时候,我已经不怎么玩单机游戏了,毕竟暴雪爱跳票是众所周知的梗。等到《魔兽世界》上线的时候,我也没能参与,因为小脑不够发达的我,根本玩不了操作那么复杂的游戏。从本质上来说,我不是游戏粉,但是多少了解些相关背景。
从故事背景来说,《魔兽》和《指环王》都属于欧美流行的“龙与地下城”体系。只是《指环王》在前,而且是以小说的形式流行开。而《魔兽》则是新纪元的宠儿——游戏。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也是次元壁开始产生的时代。容我夹带一点私货,个人而言,更喜欢ADO的《魔法门》系列,以及它的衍生游戏《英雄无敌》,但是三者之间只是具体故事有所不同,世界观体系基本上相差不大。所以,对于《魔兽》电影来说,我不存在理解障碍。
说到电影本身的剧情,《魔兽》因为有着庞大的故事人物体系支撑,还有以亿记得粉丝盯着,最大难点恐怕在于从纷繁芜杂的故事线索中选择切入点。而不论怎么选,肯定都会有人不满意,从这点来看,邓肯·琼斯至少做到了不偏不倚。《魔兽》电影尽管最后是以联盟的胜利结尾,但是人类与兽人两个视角分线并进,各有立场。甚至在其中重要的段落里,随时切换视角,并为之配上不同的语言,已经可见导演的苦心。并且女半兽人迦罗娜最后对国王的惊天刺杀,还有杜隆坦孩子“江流儿”的结局,也都预示着《魔兽》必定会有续集,而且故事会更加精彩,目前这一部只是一个庞大史诗的开篇,各位看官切切不可着急。
不同于《指环王》的娓娓道来,以刻画人物为重点的古典手法,《魔兽》更讲求效率,短短两个小时,就把人兽两族多达十几个人物都交代清楚,事情一件推着一件,偶有小反转,虽然有些语焉不详,但还算顺畅。
最后,重点要说说《魔兽》划时代的部分,就是在电影工业,艺术风格和影像风格。还是不得不拿《指环王》做对比,《魔兽》中实拍的部分已经越来越少,兽人群像基本上全都是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完成,但是电脑特效制作的兽人无论是表情细节,还是皮肤纹路,甚至是巨大手掌的精细动作,都栩栩如生,这一点是电影工业的进步。
艺术风格在还原《魔兽》系列游戏中瑰丽又充满想象力场景的同时,更加精益求精。守护者塔楼,天空之城,以及传送门等重点场景都至少达到了《指环王》时代的水准。还有人类的服饰、战马、盾甲,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邓肯·琼斯作为一个资深魔兽玩家,为了打破次元壁,所选择的诡异刁钻的运镜角度、风格。大量把观众置于第一人称视角的镜头,飞跃丛林、暴风城,自下而上地冲进云层,或是从天空俯冲向下,掠过人兽交战的平原、草地,以及最震撼的,从传送门上方缓缓下移的镜头。努力把观众代入电影,让他们感受到《魔兽》世界的触手可及,进而产生融入感。
当然,这只是电影的一小步,还远没有达到完全颠覆电影创作和表现手法的高度,但是就算如此,也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划时代进步。只从这个角度来说,《魔兽》尽管还有不少的问题,但是已经无愧它现在所取得的票房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