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故事精奇,气质癫狂的爆款电影

文:赵猪
《唐人街探案》再一次证明了,在当下中国,要想拍出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好电影,只需要两点。第一,有个结构简单明了,但是细节丰富,最好是叙事手法多样的故事;第二,有独树一格,贴近当下中国,深入浅出,且能打动主流观众群体的情感、气质。哪怕不能全面兼顾,至少打动大部分主流观众。有这两点做保证,再加上一点认真和耐心,打磨好故事的方方面面,再选一批符合电影本身气质的好演员,就足够了。
首先,《唐人街探案》的故事并不复杂,陈思诚导演很聪明,他从黄金时代的港片绝桥,《疯狂的石头》以降的多线程叙事,以及日系推理小说的极致反转等等中吸取营养,并将这些融会贯通,打造出一个完整而且颇有趣味的故事。故事或者说案件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但是通过唐仁和秦风这对各有特长,也各有软肋的舅侄神探组合,以及围绕着他们展开的多组警、匪甚至无间道人物关系,有条不紊又步步紧逼地叙事。
最重要的是,导演通过限时叙事,营造出一种假象,再通过诸如“街市追逐”、“大闹警察局”、“大闹医院”等精彩纷呈的桥段,勾住观众的视线,又转移了观众对案件的注意力,通过光影和叙事的魔法,巧妙地偷换了案件主体,把原本就毫不相干的“杀人”、“夺金”两案,成功地混为一谈,再一一破解,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压迫性,让观众沉浸其中。
假如只是故事成功,还不足以成为一部爆款电影。毕竟当下中国观众已经被培养得口味刁钻,各有所需了。所以,个人认为,《唐人街探案》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编导演一体,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癫狂的,只属于《唐人街探案》的,同时又贴合甚至是强打到当下中国人内心的情感、气质。
说到这,必须先要指出一点。影片中后段,在唐仁暗恋的唐人街之花——阿香被打伤送医之后,有一段舅舅与侄子互述衷肠的戏码。从结构功能来说,这一段戏不可或缺,能够暂时松缓一下影片节奏,同时也能完成两个人物之间的和解。于是导演安排了两人讲述自己的前史,不为人知的,黑暗前史。从个人观感而言,特别是唐仁那段在国内的狗血屈辱史,其实是很跳戏的,跟王宝强在整部电影中表现出的癫狂气质,形成巨大反差。
但是或许这也是导演刻意的安排,他用这个狗血得如同故事会一般的故事,完成了整部电影的软着陆,让这个发生在泰国唐人街的离奇怪诞案件,终于跟现实中国产生了直接联系。进而,也让人惊喜地发现,这其实是招妙笔,它既合理地规避了整个故事无法在中国发生的现实主义“荒诞”,但是却能通过每个人物,每件不合理之处,合理地让人与现实中国产生联想,进而会心一笑。
有很多人都不习惯影片中王宝强的癫狂表演,在开场的前三十分钟里,我一度也很难接受,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特别是之前所说的那段戏码之后,我居然接受,甚至开始喜欢他的这种表演方式。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可称作是王宝强演技代表作的《哈喽·树先生》,其实这两部电影里的王宝强的表演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在无比荒诞的现实重压之下,选择自我放逐,最终自成一派,癫狂到极致,自然产生出一种苦涩的喜感。
与之相对应,刘昊然饰演的95后“神探”,依旧顽强地不愿跟这个世界妥协,瞧不起自己装疯卖傻的舅舅,却也无法克服自己天生口吃的不完美。那种天然呆萌却又自尊的气质,存在于《唐人街探案》这样一个癫狂的大气场之下,反倒显得格外出挑,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我说的太多,太晦涩,其实简单来说,就一句,《唐人街探案》是部好电影,故事精巧,奇诡,气质癫狂中还带点暗暗的反讽,最重要的是,好玩,好看,还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