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奇缘》:隐藏在民间演义中的宏大叙事

标签:
股票 |
文:赵猪
在中国文学的范畴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缺少叙事文学的。从诸子百家开始,中国的先贤哲人们就开始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探讨人生,探讨哲学,甚至探究宇宙、天地的奥秘,但是除了庄子、列子偶尔还会讲点小故事、寓教于乐之外,大家似乎都懒得叙事,只爱说理。这种情况直到唐传奇的出现,才有所改观。之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繁盛一时,总算找回了中国文学中的叙事板块。
而纵观中国叙事文学的传承,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甚至鬼狐仙怪。来自民间的作者们往往基于史实,却不拘于史实,从各自的角度,或大气磅礴,或缠绵悱恻,抒发的都是一介草民的胸臆。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心怀家国,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光怪陆离的故事,描摹着时代的宏大叙事。这一传统,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则通过网络小说,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电视剧作品中尽展无疑,比如《风中奇缘》。
从《大漠谣》到《星月传奇》再到《风中奇缘》,这部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命运多厄,在这里实在无法细表。但是举个不算太恰当的例子,四大名著诞生之初,大概也都或多或少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见容于当时的主流环境,而不得不改头换面,却依然还是凭借其贴近时代,贴近读者与观众的叙事存活了下来,甚至成为千百年后的经典,个中道理,或许也不能从头细说才对。
尽管几度易名,而且因为题材和内容命运多厄,但是《风中奇缘》终究还是登上了大荧幕,并且获得了观众的认同。痴情的霸道将军卫无忌和同样痴情的儒商孟九都自有粉丝、拥趸。作为一部电视剧,无疑已经成功,对于玛丽苏剧情的指摘,显然大可不必较真。姑且不论内容,至少在借世人熟知的故事中,直抒个人的胸臆,《风中奇缘》确实承袭了中国演义文学的经典模式。至于借由才子佳人的故事来表现时代,这大概也是以人为本的创作观,毕竟浅层表达争取观众,隐藏其间的宏大叙事,却是借古人之故事,浇笔者胸中块垒,向来都是如此。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视角,《风中奇缘》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狼女莘月从大漠辗转到京城,在卫无忌和九爷两人之间难以取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的其实还是两个民族,两个帝国,朝堂内外的故事。充分表达了民间写作者处江湖之辽远,却心怀庙堂的节操。这大概也就代表了所有草根内心深处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具体体现。
当然,所谓民间演义,即便心怀家国,最先体现的还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作为草根写作者,尤其是女性,最终落实到莘月这样一个奇女子的归宿上,也是理所当然。而所谓宏大叙事,往往都是从一个一个莘月命运的铺排中,展现出草根民众善良且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