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鱼》:流浪的孩子,也想有家!
					
											标签:
																				
                            娱乐 | 
					
文:赵猪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北漂至少有上百万人,这其中当然也不乏已经漂到了金字塔顶端,甚至买下了房子、车子,在北京安下家,结束北漂境遇的成功者。但是绝大多数,仍旧是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混迹在北京东南西北各个角落之中,卑微生存着的人们,就象影片中的余小宝和他的同伴们一样。
我相信,《北漂鱼》的导演余治林在影片创作之初就已经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射到小宝这个人物身上了,所以其中的种种境遇和桥段,都有着真情实感,毫不做作。当然,这是影片最打动人的部分。不过我现在要说的却是影片的另一部分——故事。
《北漂鱼》的故事是标准的“强盗电影”体例,一群各有特长的人,为了同一个目的集合在一起,历尽种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虽然看上去在这部影片里,这一群人的特长和能力实在有限,而他们所达成的目标对于旁人而言,无疑又渺小、荒诞得可笑,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么大的反差,所以才更加显示出其中情感的真挚。同时影片虽然写实,却又不少荒诞到令人不敢相信的桥段。比如无良群头居然把一群临演以拍戏的名义,骗到工地上搬砖;又比如一身功夫的武打明星,只能沦落到动物园扮演母猩猩,来换取一日三餐所需。荒诞却透出辛酸。
为了圆一个善意的谎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倒霉蛋们,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剧组。以拍电影的荒诞来对抗现实的更加荒诞。虽然受到资金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影片没能在荒诞的部分更加展开,多少显得有点不够来劲儿,尤其是结尾处明显可以感觉已经欲振乏力了,但是那种北漂的辛酸,还有强撑着面子也要在女儿面前做出一个导演梦的理想,还是足以令人动容。
最后再说说那个令我差点落泪的镜头吧。当大银幕上依次展示出,诸如“通州八通线城铁桥下烧烤摊”、“黄村”、“苹果园”等等远离北京市区,却留下我们这些北漂多少回忆的脏乱差、苍蝇小馆子时,当我看到小宝和他的伙伴们尽管如此,依旧坚持着自己不死的电影梦,继续挣扎求存,力争上游,同时不忘帮助他人时,泪水确实在眼眶里打着转,因为我想到了自己,这么多年在北京一直漂着,为的究竟是什么?或许什么也不为吧,只是因为在这里漂着,才能证明自己曾经活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