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 3D》:在2012到来之前看2012,依然很震撼!

(2012-11-26 19:36:00)
标签:

娱乐

《2012 <wbr>3D》:在2012到来之前看2012,依然很震撼!

文:赵猪

 

有的时候,真的会不由自主地对中国电影产生一种绝望的情绪,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大神级的电影作品之后。即使是已经被震撼过好多次,突然再度于大银幕上重看,依旧会产生出这样的情绪。比如《2012 3D》。当然,幸好的是,象艾默里奇这样的大神级导演,即便是在好莱坞,也不多见,这也才会让人一时兴起的绝望,终究会被慢慢填平,直到重生出一些希望。

距离《2012》中预示的“世界末日”只剩大概一个月时间了,虽然目前的地球依旧歌舞升平,别来无恙,传说中的末日或许不会真的到来。但是走进电影院,重新感受一次艾默里奇对于地球的担忧,对于人性的希望,却始终还是令人发自内心的震撼。

当然,不论大家怎么看待所谓的后期转制3D这类做法。对于《2012》这样一部以技术取胜,震撼场景层出不穷的电影来说,无疑3D是最有效的视觉手段。就目前本人目测的结果而言,由于在影片制作之初,并不是以3D技术出发,因此全片看下来,并没有那种很明显的直戳人眼球的所谓3D式效果。但是同时,因为《2012》是一部罗列、包含了所有灾难类型的末世电影,火山爆发、大海啸、天崩地裂,种种震撼性的场景都集合于一片,因此,最终影片所呈现出的视觉器官效果,因为3D技术的引入,更加能够起到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略举几个例子来说。逃离阳光加州一段,载着主角一家的汽车在不断崩塌的城市道路上狼奔豸突,突然断裂,又或者是凸起的地面上,有如蚂蚁一般的人们逃命。及至飞机掠过一片狼藉、火海的城市,直上云霄,因为3D技术的引入,那种触手可及的危机感令人屏息静气,更加震慑。

之后,逃离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现场一段。那场有如巨型核爆现场的火山喷发场景,更是令人浑身冒鸡皮疙瘩。试想一下,假如此刻在电影院里突然能够迎面吹来一阵强风,估计会有一半以上的观众信以为真,急忙四下逃窜的。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导演镜头想象力与最先进的3D技术结合之后,呈几何量级喷发出的灵感和创造力。

以上随便列举的几个例子,作为观众而言,想必早就耳熟能详了。我最后想说的是,经过3D转制之后,《2012》中的所有震撼场景,都有质的提升,再看一遍,也依旧感觉震撼无比。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仅仅只是技术手段的叠加,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在影片结束后,依旧能够时时刻刻提醒观众,甚至拷问观众的,还在于剧中人物的选择和坚持。

作为一部毁天灭地的灾难电影,艾默里奇导演始终坚持的还是人类自救和救人的能力。通过影片中一系列普通人逃亡的过程,尤其是在片尾紧凑到不行的大营救一段戏码,凸显出的主题依旧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与人之间的大爱,终究会给人类带来种族延续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