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次曝光》:有关中国当代社会的寓言

(2012-10-04 12:26:48)
标签:

娱乐

文:赵猪

观看李玉导演的《二次曝光》的感觉是奇特乃至怪异的。不仅仅因为电影本身的与众不同,还因为本片恰如一面镜子,观照了现代人的情感困境。

 

影片的叙事方式很奇特。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似乎因截然不同而割裂。从视觉风格上来说,在影像上表现出了双重角度、双重风格;从观众角度来讲,其感受也是迥异的,前半部分紧张刺激、黑暗恐怖,堪称一道重口味、让人尖叫的惊恐大餐,后半部分则怀旧、感伤、平静而具疗伤的功能。尽管如此,如果分开来看,无论是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都还没有跳出老套,未能脱俗。奇的是,当我们尽力让这两层不同的影像遭遇并相互覆盖时,真相便变得无比扑朔迷离起来,其内涵也变得无比丰富起来,一下子境界全出。而有机连结前后两部分的便是影片内部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那股神秘的张力。这种张力到底是什么?光影自有其魔力,无需我饶舌,还是让观众从自己的观影体验中去寻找吧。

 

可能有人会说影片后半部分对前半部分的全新的二度曝光有过度消解之嫌。但按我的理解,导演或许求得的正是这样一种效果,从而暗示观众:日常生活中类似事情其实很平常,随处正在发生,而且很可能任何一个“你”的生活后面都掩藏着一个需要二次曝光的隐秘世界,从而启发我们用第三只眼睛、用自己的心灵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

 

那么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什么?中国近代以来至今,变化可谓巨大,然而对平民而言,大清的灭亡民国的建立新中国的奠基只是老套的改朝换代的重演,远不是历史的终结,“五四”的反叛只是学生与教授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即便可以说“文革”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不只是限于政治层面,但这些都未能从根本上撼动、毁坏平民社会的道德基础、伦理体系,更未根本破坏平民社会的道德底线。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第二次改革”,貌似仅是中国当代政治的一次“微调”,实际上导致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特别是平民社会的一次整体转向。

 

无论如何,“文革”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崇高”、“正义”尚怀有最后的热情与期待,然而现实是作为理想的又一个“乌托邦”最终破灭,作为社会良心、民族脊梁的真正知识分子从政治退出转而噗通噗通“下海”,中国的平民社会也在“金钱万能”的腐蚀之下转变成了一个最差的市民社会——市侩社会,成为一个“一切向钱看”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准乱世”,从而造就了今日中国人的情感困境。

 

 

《二次曝光》的结构与叙事堪称精巧,但却并没有止于炫耀技巧。本片在思想内容上也给了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恰似一面颇具魔力的哈哈镜,其中映着的虽然有些模糊变形却分明是自己,更实实在在地反照出了当下的我们的芜杂的内心状态,明白无误地指出了我们的情感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