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东京》:不死棋魂
标签:
娱乐 |
文:赵猪
作为一个小时候学棋没学好的低手,对于围棋,对于当年聂卫平力挽狂澜连斩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藤泽秀行等多位日本棋界名宿的经典战役,还是有种莫名的崇敬,连带着,对于学围棋的人,有关学围棋的故事,都有那么一种悠远的遐想。于是,尽管蒋钦民导演的《初到东京》仅仅只是以此做引子,实际要写的还是少年的成长,异乡漂泊的一颗孤寂的心,是如何在朋友、长辈们的抚慰下,坚定下去,还是让我从中看出了围棋说蕴含的平和冲淡的哲学观,世界观。
当然,稍微有点疑问,以当下中日两国围棋发展水平来看,围棋少年早就不应该再前往日本取经,中国围棋教育从初级一直到国手级,都已经远远超出日本很多。不过仔细研究导演的履历,得知这个故事最初成型是在1992年,导演真正初到东京之时,这点疑问也就不解自破了。
围棋,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髓之一,横竖之间,361个位置,黑白战场,你争我夺,高瞻远瞩,又或肉搏厮杀,兵不血刃,却硝烟弥漫,锻炼的是人心,讲究的是历练。在这方面,田壮壮导演的《吴清源》以一代棋圣吴清源的故事为摹本,以棋入道,明写棋手,暗中却写出了棋之哲学,以及棋之人生,算是此类题材电影的标杆。
如前所说,《初到东京》显然并没有打算在围棋人生这个宽泛、空灵的概念上深挖下去,只是以此做引,写一点少年漂泊异乡的惶惑,以及与一老一小两位“棋手”的友谊。不过就算如此,围棋的韵味和布局还是或多或少地浸润片中,赋予这部电影一种难以言说的玄妙感觉。
整部影片最成功之处,莫过于以散落的笔触,寥寥几笔,刻画出一位大隐隐于市的国手——五十岚婆婆,而选择日本影坛耆宿倍赏千惠子出演这一角色,更是大赞。在片中,五十岚婆婆换过好几套不同的装束,而每一套装束她都表演出其中应有的感觉,以及一颗随波逐流,却处变不惊的棋手之心。
初登场时,一个很普通的卖菜老妇,在公车上执拗又知礼地举动,拒绝少年帮助,宁可自己颤颤巍巍地背着远高出她的沉重菜箱,尽管看起来乡土,但是那一举一动却都合乎礼仪,令人尊敬;社祭之夜,穿上和服,看着孙子还象小时候一样,笑跳叫闹地掺和到村子里的祭祀当中,露出宽厚的笑容,那笑容温暖的令人心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幕,五十岚先生重回棋院,当厚重的大门打开,原本略有点佝偻的身躯顿时挺得笔直,手摇轻扇,虽则依旧是规矩地行进着,但是在一众粉丝、后辈的注目礼恭送之中,心无旁骛地走向棋盘,那种国手的风范,那种不死的棋魂,瞬间回来,令人恍然大悟。
原来,棋之一道,不死棋魂,大国手之人生理当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