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里看帅哥
标签:
吴文化博物馆狮子林记录 |
分类: 细水长流的心情 |
上周依然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后去上了六节芭蕾课,周六下午去园博讲解一场,逛狮子林,每天练字,周日下午去画室画画,看完三本书,去吴文化博物馆看《文明的样子》特展,有一种满满当当的妥帖的安定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我去园林博物馆,就是在下午两点开始讲,不知不觉这个时间被我搞成了我的主场,虽然我们馆里的空调时好时坏,还是有很多捧场的游客一直跟到结束,我还是成就感满满的。

上周六真的很热,连爬山廊边的芭蕉都被晒焦了,才没到伏天呢,现在就摆烂有点早了吧

庭院里的芭蕉一片青翠看着真的有降温的效果

许久不来这个岁寒三友的角落,竹影非常动人

狮子林入口处的屏风,下午四点的阳光猛烈的照上去,像是最近的晚霞一样。
问梅阁里满眼都是梅花,漂亮的彩色玻璃窗,走进来,像走进了一个万花筒。

芭蕉叶下,松树遥遥地投下了迷离的影,像午睡时做的梦。
—————————————————————————————————————————————
拙政园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有红、绿鸡爪槭,每次傍晚从拙政园离开路过这里时,夕阳下总是格外温柔,是我想象的怡红快绿的样子。但今年因为疫情园子关了好几个月,重开了时候,这条小径已经长满了青苔
现在园中为了保护这些青苔,特意把这一块围起来了,夕阳下很有“复照青苔上”的意境
—————————————————————————————————————————————
上周五中午跟同事匆匆忙忙去吴文化博物馆去看新展《文明的样子——亚欧大陆古代文物精品展》
这个来自历史深处的瓶子,闪着珠光。
这个手形的金别针让我想到《权力的游戏》里的“国王之手”(Hand of
the King),我自己也有个拳头形的小镯子,据说是叫“大权在握”,这个象征原来这么国际化
看了介绍才发现这位有腹肌有马甲线的帅哥居然是弥勒,到了中国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每次来看新的特展时都会记得来二楼的咖啡馆看看他们新的菜单,像是特展的彩蛋一样。果然已经叫“阿拉伯传送门”“希腊月光曲”“圣托里尼的选择”“沙漠里的一桶冰”,要不是时间来不及,我还真想试试这个“丘比特爱喝的拿铁”
—————————————————————————————————————————————
早上拿着牛奶挤电梯,遇到公司同事,问“你怎么不在食堂吃早饭啊?在食堂吃就不用自己买牛奶了。”这个要怎么解释呢,在食堂跟同事吃饭对我来说算加班,我在家跟春花一起吃饭才是吃饭啊!最终只好选择一了百了的一句“因为我有钱!”
在B站看关于一个关于兰亭集序具体参加人员的介绍的视频,我忽然觉得UP主关于王羲之夫人名字的读法不对,去查了一下,真的很难读,郗璿(chi
xuán),每个字都在意料之外啊
我同学会抱怨看书看不下去,我看了一下她的书单,是我完全不想看的内容,比如解决情绪问题的书。感觉她看的每一本书都目的明确,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答案。
我只是为了看书的时,获得一段愉快的时光。不在乎会学到什么,当然偶尔学到了也不错。
(人生中的第二双足尖鞋,第一双已经光荣退役了)
周四的课上老师教了稍微复杂一点的连在一起的几个跳,什么感觉呢,我只有两条腿,为什么会这么复杂!难到像是用二进制做微积分……再老师说加上手的动作的时候,我很绝望
我自己画的第一把扇子,而且是第一把我自己穿扇骨的扇子。穿扇骨这件事比我想象的难很多,扇面和扇骨的脾气都很大,力气小了插不进去,力气大了,宣纸说我分分破给你看,扇骨说我分分断给你看……一把扇子穿得我一身是汗……
周日在画室自己看着视频画树叶,忽然刷到一个在扇子上画荷花的视频,终于看到了画扇子的正确步骤,把扇面撸下来,压平(还稍微洒点水),然后固定到这个夹板上,才开始写字或者画画……
苍天啊,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傻乎乎的无知且无畏地直接带着扇骨写字的吗,只有我一个人徒手画画的吗,原来是有工具的啊
我自闭了……(上面那把扇子也是自己把扇面压了一下,用镇纸将就着压着画的)
有双胞胎侄子,又不是天天看着他们长大的最大烦恼就是,我每次都要从头认识谁是谁,好不容易不哭的时候能分清,嚎啕大哭时,我又不认识了……
小婴儿在我手上,忽然开始撇嘴,但还没有哭出声来的那几秒,最为惊心动魄。
当然我们家的大宝宝是王春花小朋友,她居然会WINK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后一篇:藏在绿色里偷看夏天

加载中…